[实用新型]一种电梯串联式减震胶筒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6523.0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46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向维达;汤耀宏;汤杰文;赵明东;龚炽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南头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36 | 分类号: | F16F1/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8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串联式 减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胶筒,特别涉及一种电梯串联式减震胶筒。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在众多的楼宇设备中,电梯是人们进入楼宇首先使用到的人机交互机电设备。人们在追求快速便捷地到达目的地的同时,也更注重舒适安全的乘坐环境。因此,乘坐环境的舒适感能给乘客最直接的感受,是提高楼宇设备形象的最重要一个因素。
由于电梯轿厢在狭长的井道内运行,必然会产生一系列空气动力学问题,包括气动阻力、气动噪音及低频振动等,都会严重地影响到轿厢运行时的舒适感。那么,在提高电梯运行速度的同时,必须要考虑运行时影响舒适感的因素——振动和噪音。现在一般的减震胶筒的骨架和橡胶通过粘合剂通过热粘合的方式进行紧密连接,橡胶老化后很容易从骨架上脱落,大大降低了电梯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减震效果好,而且可自行调整缓冲效果的电梯串联式减震胶筒。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梯串联式减震胶筒,包括两个以上的骨架与橡胶体,骨架与橡胶体的数量相同,所述的骨架为铁制的圆盘状骨架,骨架外圆周处设有环形固定圈且中心开有圆孔,橡胶体为圆柱体状且中心开有圆孔,橡胶体中心的圆孔与骨架中心的圆孔大小相吻合,每一橡胶体均与相邻的骨架通过热封粘接。
所述骨架包括底部骨架和中间骨架,所述底部骨架中心的圆孔四周设有朝上的凸圈,中间骨架的圆孔四周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圈。
所述的橡胶体主要用于承载轿厢重量,起到减震的作用。
所述的骨架主要用来约束和固定橡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骨架四周添加环形固定圈,骨架中心的圆孔四周设有凸圈,能够使橡胶体与骨架连接紧密,骨架采用铁骨架能够稳定地约束橡胶,并采用串联式结构,可自行调整缓冲效果,减震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部骨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间骨架上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底部骨架,2为中间骨架,3为底部骨架中心圆孔,4为中间骨架中心圆孔,5为橡胶体,6为橡胶体中心圆孔,7为凸圈,8为环形固定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3,图4所示,一种电梯串联式减震胶筒,包括两个骨架与两个橡胶体(5),骨架为铁制的圆盘状骨架,骨架外圆周处设有环形固定圈(8)且中心开有圆孔,橡胶体(5)为圆柱体状且中心开有圆孔(6),橡胶体中心的圆孔(6)与骨架中心的圆孔(3)大小相吻合,每一橡胶体(5)均与相邻的骨架通过热封粘接。骨架包括底部骨架(1)和中间骨架(2),底部骨架中心圆孔(3)四周设有朝上的凸圈(7),中间骨架中心圆孔(4)四周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圈(7)。
具体制作时,首先将底部骨架与第一个橡胶体一端通过粘结剂进行热封粘接好,在第一橡胶体的另一端与中间骨架的一侧通过粘结剂热封,最后将第二个橡胶体的一端以串联的方式与中间骨架的另一侧通过粘结剂进行热封粘接即可。
实施例2:
如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电梯串联式减震胶筒,包括三个骨架与三个橡胶体(5),骨架为铁制的圆盘状骨架,骨架外圆周处设有环形固定圈(8)且中心开有圆孔,橡胶体(5)为圆柱体状且中心开有圆孔(6),橡胶体中心的圆孔(6)与骨架中心的圆孔(3)大小相吻合,每一橡胶体(5)均与相邻的骨架通过热封粘接。骨架包括底部骨架(1)和中间骨架(2),底部骨架中心的圆孔(3)四周设有朝上的凸圈(7),中间骨架中心圆孔(4)四周的上下两侧均设有凸圈(7)。
具体制作时,首先将底部骨架与第一个橡胶体一端通过粘结剂进行热封粘接好,在第一橡胶体的另一端与第一个中间骨架的一侧通过粘结剂热封,然后将第二个橡胶体的一端与第一个中间骨架的另一侧通过粘结剂进行热封粘接后,在第二橡胶体的另一端与第二个中间骨架的一侧通过粘结剂热封,最后将第三个橡胶体的一端以串联的方式与第二中间骨架的另一侧通过粘结剂进行热封粘接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南头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南头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65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