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角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6741.4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16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叶顺泉;何永强;叶贤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0 | 分类号: | F16K2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渠述华 |
地址: | 36102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出水管路的阀门装置,特别是指一种角阀结构。
背景技术
角阀就是角式截止阀,其出口与进口成90度直角而得名,其作用是转接内外出水口,并同时具有调节水量的功能。配合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常见的角阀结构是包括阀体1’、操作把手2’及一用于遮盖进水接口的装饰法兰3’,为保证产品的美观,几乎全部角阀外露部分零件即阀体1’外壳、操作把手2’及装饰法兰3’都需要电镀等表面处理,因此造价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且保证产品美观的角阀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角阀结构,其包括一三角阀主体及活动套置于三角阀主体上的装饰套;该三角阀主体前端设有阀门开关,阀门开关端部设有配合部;该装饰套为一套置于三角阀主体上的柱套,其后端罩置供水口的法兰罩盘,前端形成一操作阀门开关的操作部,此装饰套自后端向前形成一让位缺槽。
所述的三角阀主体包括一连接供水口的横管,以及连接在横管上并形成出水口的竖管接头,在横管的前端设有阀门开关。
所述阀门开关端部的配合部为一非圆形凸榫或非圆形沉槽。
所述装饰套前端的操作部为一凸柱,此凸柱上进一步对应前述的凸榫或非圆形沉槽的配合凹槽或凸块。
所述装饰套外表面形成电镀层。
所述装饰套直接注塑成彩色装饰色。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角阀通过将装饰法兰和开关操作集成于一装饰套上,而此装饰套可直接活动套置于三角阀主体上,通过装饰套的包裹特点,将整组角阀需电镀等表面处理的零件减少到只处理装饰套一件即可,有效减少电镀成本,从而减低产品造价;并且由于零件的减少、开关操作亦集成于装饰套上,角阀出货组装可减少把手安装工序,提高效率,减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角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角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角阀的实施动作图1;
图4为本实用新型角阀的实施动作图2;
图5为本实用新型角阀的实施动作图3;
图6为本实用新型角阀的实施动作图4;
图7为本实用新型角阀的实施动作图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如图2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角阀结构,其包括一三角阀主体1及活动套置于三角阀主体1上的装饰套2。
所述的三角阀主体1包括一连接供水口的横管11,以及连接在横管11上并形成出水口的竖管接头12,在横管11的前端设有阀门开关13,该阀门开关13的端部可形成一非圆形凸榫131或非圆形沉槽的配合部,如六角形或花键形凸榫或沉槽。
所述的装饰套2为一套置于横管11上的柱套,其后端形成一罩置供水口的法兰罩盘21,前端形成一操作阀门开关13的操作部,此处为一凸柱22,此凸柱22上进一步对应前述的凸榫131或沉槽的配合部形成有配合凹槽或凸块221,此装饰套2自后端向前形成一让位缺槽23。
安装时,取出三角阀主体1,用扳手将其安装在墙面供水口的安装孔中,与供水管密封连接后,将装饰套2的缺槽23对准角阀出水口方向,套置于三角阀主体1的横管11上,并推进至墙面,法兰罩盘恰罩置于供水口上,安装完毕。
使用时,配合图3至图7所示,拔出装饰套2并翻转装饰套2,将前端操作部的凸块221插入阀门开关13的配合部,旋动装饰套2,即可开启或关闭阀门,再将装饰套2套回至三角阀主体1即可。
此装饰套2可根据产品外观设计要求进行表面处理,如进行电镀形成电镀层,或直接注塑成红色、蓝色等等彩色装饰色。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角阀通过将装饰法兰和开关操作集成于一装饰套2上,而此装饰套2可直接活动套置于三角阀主体1上,通过装饰套2的包裹特点,将整组角阀需电镀等表面处理的零件减少到只处理装饰套2一件即可,有效减少电镀成本,从而减低产品造价;并且由于零件的减少、开关操作亦集成于装饰套2上,角阀出货组装可减少把手安装工序,提高效率,减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未经路达(厦门)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67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