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沸腾燃烧生物质颗粒热水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7416.X | 申请日: | 2013-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95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14 |
发明(设计)人: | 高常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常宝 |
主分类号: | F24H1/46 | 分类号: | F24H1/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2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沸腾 燃烧 生物 颗粒 热水炉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沸腾燃烧生物质颗粒热水炉,以高效燃烧生物质颗粒的特殊形式、而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热量,涉及环保节能与暖通空调领域的一项技术创新。
二、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生物质颗粒、压块取代煤炭而越加广泛地用于热水与采暖等用途;然而燃烧生物质颗粒、压块的,大多还是流行的那些燃烧煤炭的热水炉,缺陷是不能强化燃烧,焦油不能燃尽而造成燃料结块;使几经辛苦生产出的生物质颗粒不能发挥其全部热量。
三、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进背景技术热水炉燃烧生物质颗粒的现状,巧妙加大进风量,形成沸腾燃烧生物质颗粒,提高燃烧速度,强化燃烧质量,充分发挥出被燃烧颗粒的热量。
本实用新型内容即创新措施是:
(1)、为强化燃烧,热水炉底座中包容一尊特色风套,该风套由腰部环形板分为下上两部分,并各制有进风管。风套下部由圆形外筒的内壁面与锥杯形内筒的外壁面等构成第一风腔;锥杯形内筒的内壁面构成第一燃烧室;在锥杯形内筒底端制有进风蜂孔底板,该锥杯形内筒的侧壁上制有数只进风蜂孔。风套上部由圆形外筒的内壁面与圆形内筒的外壁面等构成第二风腔,圆形内筒的内壁面构成第二燃烧室,其侧壁面上制有数只进风蜂孔。
(2)本实用新型设计为能够清理堆积在第一燃烧室底部的灰渣,而将锥杯形筒的底端焊接一环形内套,并配合环形外套,以夹持蜂孔底板;从而可以拆卸和更换蜂孔底板。
(3)本实用新型为有效利用余热,在换热体上端落座一只水套烟筒。
四、附图说明:
说明书有附图4幅;示意该热水炉由底座(1)、换热体(2)、料仓(3)三部分组成。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沸腾燃烧生物质颗粒热水炉的正面视图,并且剖视了底座(1)和换热体(2)的顶部。图2是图1的C向视图即炉体的侧视图。图3是底座(1)的放大的正面视图,图4是图3的A-A剖面图。
图中阿拉伯数字序号与英文字母序号所标注的部件和部位分别是:
(1)炉体底座,(2)换热体,(3)料仓,(4)地脚,(5)灰烬盒,(6)固定板、制有大圆中孔,(7)水套烟筒,(8)炉体顶板,(9)炉门,(10)微电机,(11)螺旋绞龙,(12)风套外筒,(13)风套上部圆柱筒形内筒,(14)风套下部锥杯形内筒,(15)焊接在锥杯形内筒(14)下端口的环形内套,(16)与环形内套(15)相配合的环形外套,(17)进风蜂孔底板,(18)进颗粒料圆管,(19)进风管,(20)进风管,(21)底座(1)的底板,(22)底板(21)的中孔,(23)底座(1)的方形外壳,(24)方形外壳(23)侧壁下部的一处圆孔,(25)风套外筒(12)上的一处小圆套,(26)点火棒,(27)第一风腔,(28)第二风腔,(29)炉门内框,(30)换热体(2)上部的托烟筒板、制有中孔,(31)换热体(2)的圆柱型换热器,(32)进水口,(33)排污口,(34)出水口,(35)炉体后身板,(36)风套腰部环形板,(37)风套顶部环形板,(38)第一燃烧室,(39)第二燃烧室。
图中箭头EFGHK都是标注进风方向。
五、具体实施方式:
1、参照附图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沸腾燃烧生物质颗粒热水炉、尤其是底座(1)及其内部风套的制造方法。
a、在规划的两片不锈钢薄板平面上钻制若干蜂孔,并用其分别卷制风套上部圆形内筒(13)和风套下部锥杯形内筒(14);圆形内筒(13)的上端口与风套顶部环形板(37)的内缘焊接,其下端口与锥杯形内筒(14)的上端口焊接,并且焊接风套腰部环形板(36)。
b、锥杯形内筒(14)的下端小口焊接环形内套(15),与环形外套(16)螺纹联接,夹持着进风蜂孔底板(17)。
c、用规划的不锈钢薄板卷制风套外筒(12),风套外筒(12)与底座外壳(23)约等高,其上端口与风套顶部环形板(37)焊接、其腰部内壁与风套腰部环形板(36)焊接,其下端口焊接在底座的地板(21)上面;从而将风套分为下部和上部,还各在其外筒壁上分别焊接并连通进风管(19)和进风管(20)。
综上所述,由圆形外筒(12)的内壁面与锥杯形内筒(14)的外壁面等构成第一风腔(27),锥杯形内筒(14)的内壁面构成第一燃烧室(38);由圆形外筒(12)的内壁面与圆形内筒(13)的外壁面等构成第二风腔(28),内筒(13)的内壁面构成第二燃烧室(3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常宝,未经高常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741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变螺距双螺杆多相流混输泵螺杆
- 下一篇:分枝杆菌双相多孔培养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