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金属颗粒作为换热媒介的电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38588.9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80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何大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博睿奥克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0 | 分类号: | F24H7/00;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61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金属 颗粒 作为 媒介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采用金属颗粒作为换热媒介的电加热装置,属于电加热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加热介质时,可以采用压力容器和电加热管束组合的方式,或管壳式换热器,其缺点是设备造价高昂;也有采用铸造换热结构的加热器,其缺点是不便于维护;用液体作为换热介质的加热器,其缺点则是需要定期补充换热液体介质,并且控制液体换热介质的配套附件多,造成成本高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采用金属颗粒作为换热媒介的电加热装置,无需定期补充换热媒介,降低了生产成本,便于维护。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采用金属颗粒作为换热媒介的电加热装置包括保温壳体,保温壳体内设有介质输送管,保温壳体表面设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分别与介质输送管连通;保温壳体内设有若干个电加热管,保温壳体内设有测量保温壳体内温度的测温元件,其特征是:保温壳体和介质输送管之间填满金属颗粒,金属颗粒为铝颗粒或铁颗粒或铜颗粒。
进一步的,介质输送管呈螺旋状分布。
进一步的,电加热管为两个。
进一步的,金属颗粒的直径小于2.5mm。
进一步的,测温元件采用热电偶或热电阻或液涨式温度开关。
进一步的,保温壳体内表层设有保温层,保温壳体和保温层采用铝合金材料或镀锌铁板或不锈钢板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不需要压力容器或换热器管壳,大幅降低制造成本;不需要采用铸造结构,便于维护;不需要定期补充换热媒介,同时能减少换热媒介的监视控制附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测温元件、2-电加热管、3-介质进口、4-介质输送管、5-金属颗粒、6-介质出口、7-保温层、8-保温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保温壳体8,保温壳体8内设有介质输送管4,保温壳体8和介质输送管4之间填满金属颗粒5,介质输送管4呈螺旋状分布。
保温壳体8表面设有介质进口3和介质出口6,介质进口3和介质出口6分别与介质输送管4连通。
保温壳体8内设有若干个电加热管2,通过电加热管2向保温壳体8内加热,如图1所示的电加热管2为两个。
所述金属颗粒5为铝颗粒或铁颗粒或铜颗粒,金属颗粒5的直径小于2.5mm,金属颗粒5将电加热管2的热量传递给介质输送管4实现换热的目的
保温壳体8内设有测量保温壳体8内温度的测温元件1,测温元件1采用热电偶或热电阻或液涨式温度开关。
所述保温壳体8内表层设有保温层7,保温壳体8和保温层7采用铝合金材料或镀锌铁板材料或不锈钢板制作,具有保温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电加热管2在保温壳体8内发热,经过金属颗粒5传热到介质输送管4中。将待加热介质通过介质进口3进入介质输送管4中进行换热,换热后的介质通过介质出口6流出。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压力容器或换热器管壳,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不需要采用铸造结构,便于维护。不需要定期补充换热媒介,同时能减少换热媒介的监视控制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博睿奥克电气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博睿奥克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385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