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互换性内啮合齿轮式旋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2507.2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67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包贤强;陈三杰;郑玲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贤强 |
主分类号: | B25B17/00 | 分类号: | B25B1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43002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换性 啮合 齿轮 式旋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领域,涉及一种旋具,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拆装紧固件的互换性内啮合齿轮式旋具。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对于螺钉、螺母、螺栓的拆卸与装配要用到相应的旋具,但却常常受到以下几个问题的制约:一是所需力矩较大,或者紧固件本身已生锈,导致拆卸困难;二是拆装空间有限,不方便使用能提供较大力矩的旋具;三是当拆装紧固件的数目较多时,携带各种型号的旋具不方便。针对第一个和第二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增力扳手,但增力扳手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结构复杂;二是手对旋具的做功方向与旋具对紧固件的做功方向相反,导致使用不方便;三是在使用增力扳手拆装力矩较小的紧固件时,由于其传动比远大于1,因此使用起来耗费时间较长。目前市场上并未出现一种能够同时解决上述问题的产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旋具造成的拆卸所需扭矩大、拆卸所需空间大、旋具通用性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互换性内啮合齿轮式旋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互换性内啮合齿轮式旋具,包括增力机构、手柄、控制机构、传动轴、换刀装置、刀具,所述的增力机构与手柄连接,所述的手柄与控制机构连接,所述的控制机构与传动轴连接,所述的传动轴上设有换刀装置,所述的刀具通过换刀装置与传动轴连接。
所述的增力机构由套筒、旋钮、螺钉、轴端挡圈、键、输入轴、毡圈、轴承端盖、密封圈、深沟球轴承、左外壳、垫圈、左保持架、弹性挡圈、齿轮、键、小轴、齿轮、键、小轴、右保持架、内齿轮、输出轴、深沟球轴承、键、紧锁挡圈、紧锁挡圈、齿轮轴、右外壳、垫圈组成,所述的输入轴与输出轴同轴,输入轴的左端通过键与旋钮键连,所述的旋钮通过螺钉和轴端挡圈进行轴向定位;所述的深沟球轴承内圈与输入轴相连,深沟球轴承外圈与左外壳相连,并通过套筒和轴承端盖完成轴向定位,所述的轴承端盖与左外壳通过螺栓连接,轴承端盖与左外壳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的输入轴的中部设有齿轮轴,所述的齿轮轴与齿轮外啮合,所述的齿轮与齿轮外啮合,所述的齿轮通过键与小轴键连,所述的齿轮通过键与小轴键连,所述的齿轮通过弹性挡圈进行轴端定位,所述的齿轮的轴端定位方式与齿轮相同,所述的小轴和小轴的两端都分别套入左保持架和右保持架中,所述的左保持架与左外壳通过螺栓连接,左保持架与左外壳之间设有垫圈,所述的右保持架与深沟球轴承外圈相连,并通过两个深沟球轴承进行轴向定位,所述的深沟球轴承通过输入轴的轴肩与紧锁挡圈进行轴向定位;所述的齿轮与内齿轮内啮合,所述的内齿轮通过键与输出轴键连,内齿轮通过紧锁挡圈进行轴向定位;所述的左外壳与右外壳通过螺栓连接,左外壳与右外壳之间设有垫圈。
所述的控制机构由弹簧、操纵杆、卡爪、齿轮、外壳组成,所述的齿轮与外壳同轴,所述的弹簧的一端与外壳连接,另一端与卡爪连接,所述的操纵杆套于外壳中,操纵杆的一端与卡爪相接触,所述的卡爪的一端铰连于外壳上,另一端位于靠近齿轮的位置。
所述的换刀装置内部设有孔,孔的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
所述的刀具的一端截面形状为正多边形,并能嵌入换刀装置的孔中,刀具的另一端为刀头。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能够根据紧固件所需力矩的大小来确定是否启用增力机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2)本实用新型能根据紧固件的不同类型来选择不同的刀具,工作时携带更方便。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沿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沿C-C线的剖视图。
图中: 1—增力机构,2—手柄,3—控制机构,4—传动轴,5—换刀装置,6—刀具,7—套筒,8—旋钮,9—螺钉,10—轴端挡圈,11—键,12—输入轴,13—毡圈,14—轴承端盖,15—密封圈,16—深沟球轴承,17—左外壳,18—垫圈,19—左保持架,20—弹性挡圈,21—齿轮,22—键,23—小轴,24—齿轮,25—键,26—小轴,27—右保持架,28—内齿轮,29—输出轴,30—深沟球轴承,31—键,32—紧锁挡圈,33—紧锁挡圈,34—齿轮轴,35—右外壳,36—垫圈,38—弹簧,39—操纵杆,40—卡爪,41—齿轮,42—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贤强,未经包贤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25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蓄能器快速增压系统
- 下一篇:作为内燃机的液压启动器的静液压驱动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