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均匀轧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2846.0 | 申请日: | 2013-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5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施锦褆;姜晓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协曼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B15/02 | 分类号: | D06B15/02;D06B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王松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均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印染工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轧车,尤其涉及一种纺织印染工艺中连续处理织物的均匀轧车。
背景技术
印染设备中对平幅处理织物需要轧去多余液体,需要使用轧车。轧车为二支轧辊,织物在二支轧辊的中间,在左右两端加压。轧辊由于加压在两端,轧辊受力后就会产生弯曲,称为“挠度”。目前国内外为了对织物平幅轧制化学品后需要均匀地去除多余的液体,大多使用在轧辊筒体内部用液压补偿方法抵消轧辊在两端加压后产生的挠度。这种液压补偿的轧车被称“均匀轧车”。但是必须要一套液压辅肋装置,输入液压油。油压与轧辊两端加压的压力要成一定关系才能正确补偿这“挠度”。液压系统维护成本较高,操作技术有一定要求。
轧液均匀性对印染工艺要求应作分析;对织物轧液均匀性要求最高的是染色工艺。染色工艺使用轧车称为染色轧车。浸轧染液均匀性满足织物染色后左、中、右“色差”要求。实践时只要织物轧液后轧余率(也称轧后含液率)差值小于2%即能滿足染色左、中、右“色差”质量要求。对轧液均匀性差值小于2%要求,实践是轧辊加压后“挠度”小于0.1mm。
普通轧辊结构中,轧辊筒体和中间轴连成一体。筒体转动和中间轴一起转动。轧辊两端加压后筒体受力变形,两端加压支撑处之间跨距相当大。“跨矩”和轧辊“挠度”的数学关系在“机械零件设计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常用力学公式“关于受静载荷梁的支点反力、弯矩和变形计算公式,序号7”中载荷情况及剪力图弯矩图证明,最大挠度与跨距成4次方关系。如果把“跨距”缩小,“挠度”数值可以成倍地减小。
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均匀轧车,以便克服现有轧车的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均匀轧车,可在轧辊加压后“挠度”小于0.1mm,完全能满足均匀轧车轧液均匀性要求,且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均匀轧车,所述均匀轧车包括至少两支均匀轧辊,均匀轧辊包括筒体、两个调心轴承、固定轴;
所述筒体套在固定轴外,固定轴上套有两个调心轴承,通过调心轴承连接筒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匀轧辊还包括设置于固定轴两端的支撑部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件为半圆筒状支撑机构或圆筒状支撑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固定轴两端与支撑部件之间设有球面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匀轧辊仅包含两个调心轴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匀轧车为轧液轧车,两根均匀轧辊包履橡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匀轧车为轧水轧车,第一支均匀轧辊包履橡胶,第二支均匀轧辊的外层镀合金或者包履硬度较第一支均匀轧辊较硬的橡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匀轧车包括两支均匀轧辊,其中一支为主动辊,主动辊通过链条或齿轮或齿形带拖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均匀轧车还包括设置于至少一个均匀轧辊的加压机构。
普通轧辊筒体和中间轴连成一体;而本实用新型均匀轧辊的筒体和固定轴不连成一体。筒体和轴之间由二个调心轴承连接,轴氶位置经力学分析计算,使筒体挠度和轴受力强度经优化设计达到最佳配合位置。筒体转动而轴不转动。如此设计使轧辊两端加压力通过不转动的轴传给轴承,轴承传给与织物接触的筒体,筒体受压力由于两支点“跨蚷”缩小,因此筒体“挠度”减小。优化设计可以达到筒体挠度在筒体受到最大压力(满足染色工艺要求)情况下小于0.1mm,达到均匀染色工艺要求。
轴受力后弯曲,由于采用调心轴承,补偿轴弯曲对筒体旋转的影响。轴与轧车两端面支撑点接触面,采用球面与支撑点为圆筒内壁相接触的方式,以补偿轴弯曲引起接触处不合理受力形起变形受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均匀轧车,可在轧辊加压后“挠度”小于0.1mm,完全能满足均匀轧车轧液均匀性要求,且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均匀轧车的均匀轧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协曼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协曼特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28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砟轨道分块式底座
- 下一篇:一种棉涤竹节合股花饰嵌线面料及其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