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压器回油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7579.6 | 申请日: | 2013-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7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心波;孙山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2 | 分类号: | F01M11/02;F02B39/14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王家昭 |
地址: | 261205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压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压器回油管。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增压器利用排出废气的能量形成一个空气泵,对进气实现加压,由于增压器转速及工作温度较高,需要通过机油对轴承进行润滑冷却,润滑冷却后的机油通过增压器回油管回流入油底壳中,增压器回油管与增压器通过增压器回油管法兰连接配合,现有技术中增压器回油管与增压器回油管法兰多使用焊接连接,因此对增压器回油管厚度有一定要求以便于焊接。增加了增压器回油管重量及成本;由于增压器回油管与回油管法兰面采用刚性垫片连接,不易实现完全密封;增压器回油管与增压器回油管法兰焊接连接,焊点易脱落,密封性差;回油管法兰面与增压器接触,要求一定的粗糙度,机加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的增压器回油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法兰和安装在法兰上的增压器回油管本体,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法兰的中部设有T形孔,所述增压器回油管本体穿过T形孔与法兰连接,所述增压器回油管本体端口部向外翻边形成环形外沿面,所述增压器回油管本体与T形孔之间安装有橡胶包套。
所述橡胶包套的中部设有与增压器回油管本体外径配合的通孔,所述橡胶包套内壁的中部环设有可容纳环形外沿面的卡槽。
所述T形孔包括插孔和与其同心设置的沉孔,所述增压器回油管本体自插孔向上伸出沉孔,所述橡胶包套的下表面与沉孔的底壁接触;所述环形外沿面的下表面与卡槽的底壁接触;所述环形外沿面的上表面与卡槽的顶壁接触;所述橡胶包套下部的内壁与位于沉孔内的增压器回油管本体外壁接触。
所述橡胶包套的上表面高出法兰的上表面。
所述沉孔的深度为法兰厚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增压器回油管本体穿过法兰的T形孔,并通过橡胶包套密封,使得增压器回油管本体与法兰之间避免使用焊接的连接方式,不存在焊点脱落的情况,可靠性高,另外取消中间过渡段,从而可选择厚度较薄的增压器回油管,减轻增压器回油管重量,降低成本,而且利用橡胶包套弹性实现弹性密封,密封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由橡胶包套进行密封,对法兰面粗糙度要求较低,机加工工艺简单,取消了增压器回油管垫片,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密封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法兰的剖视图;
图3是图2的俯视图;
图4是橡胶包套的剖视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增压器回油管包括法兰1和安装在法兰1上的增压器回油管本体2,法兰1的中部设有T形孔11,法兰1的两侧部对称设有两个用于安装增压器的安装孔,增压器回油管本体2穿过T形孔11与法兰1连接,增压器回油管本体2位于T形孔11内的端口部向外翻边形成环形外沿面21,增压器回油管本体2与T形孔11之间安装有橡胶包套3。如图4和图5所示橡胶包套3的中部设有与增压器回油管本体2外径配合的通孔31,通孔31的内径与增压器回油管本体2相适应,恰好可供增压器回油管本体2穿过,橡胶包套3内壁的中部环设有可容纳环形外沿面21的卡槽32,即卡槽32的深度和宽度与环形外沿面21相适应。如图所示T形孔11包括插孔12和与其同心设置的沉孔13,沉孔13自法兰1上表面向内延伸,其深度小于橡胶包套3的厚度,增压器回油管本体2自插孔12向上伸出沉孔13,橡胶包套3的下表面与沉孔13的底壁接触;环形外沿面21的下表面与卡槽32的底壁接触;环形外沿面21的上表面与卡槽32的顶壁接触;橡胶包套3下部的内壁与位于沉孔13内的增压器回油管本体2外壁接触,即橡胶包套3可将伸入沉孔13内的增压器回油管本体2和环形外沿面21完全密封。本实施例中沉孔13的深度为法兰1厚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如图所示橡胶包套3的上表面高出法兰1的上表面,即橡胶包套3的高度大于沉孔13的深度,利用高出部分与增压器配合实现密封,无需再使用增压器回油管垫片,降低成本,利用橡胶包套3的弹性实现弹性密封,密封效果好。
采用上述结构的增压器回油管,增压器回油管本体2与法兰1无需焊接,可根据条件使用较薄回油管,减轻增压器回油管重量及成本,而且不存在焊点脱落情况,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做若干的更改和修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75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磁共振系统中的图像的亮度调节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变速器制动轮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