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门扣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7669.5 | 申请日: | 2013-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6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日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日扬 |
主分类号: | E05C3/16 | 分类号: | E05C3/16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卢志文 |
地址: | 542822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门扣。
背景技术
现有的门扣种类繁多,例如链条式门扣、搭扣式门扣、插栓式改进门扣等等,且门扣已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是现有的门扣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是现有的门扣操作极为不方便,且较为费力;二是强度低,仅施加很小的外力就能把门扣弄坏,安全系数低;三是自锁能力差,锁扣费力,锁扣不牢靠,现有的门扣不能起到真正防盗的作用,远远不能满足家庭住宅、办公场所、宾馆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锁扣可靠、安装方便、强度高的、可防止外人的强行闯入、锁扣时省力、安全性高的改进门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改进门扣,包括转动挡块、铰接轴以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门框固定部和铰接部,所述铰接部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两侧均设有同轴心的滑槽,铰接部设有锁定槽。
所述转动挡块一端设有凸起,所述转动挡块另一端设有顶门部,转动挡块上设有与锁定槽对应的锁定座。
所述凸起端面设有与滑槽对应的轴孔,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缺口,所述铰接轴插入轴孔和滑槽,使得转动挡块与固定板铰接。
所述滑槽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抵接在滑槽内靠近锁定槽的一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铰接轴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
所述门框固定部上设有固定孔,便于本实用新型改进门扣固定安装在门框内侧面。
所述铰接部上设有弹簧安装孔,便于安装弹簧,提高生产效率。
所述铰接轴(2)一端固定于轴孔内,铰接轴另一端伸入滑槽内,并抵接在弹簧的一端。
所述顶门部上设有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上安装有防震胶,有利于减少开关门时门体的震动和降低开关门体震动所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改进门扣包括铰接轴、转动挡块以及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锁定槽,所述转动挡块对应锁定槽设有锁定座,转动挡块通过铰接轴与固定板铰接,从而使转动挡块绕固定板旋转,锁定座与锁定槽相互锁紧或脱离,最终使转动挡块顶门部顶住或远离门,改进门扣处于锁紧或打开状态。本实用新型锁扣可靠、安装方便、操作方便、强度高、可防止外人的强行闯入、锁扣时省力、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改进门扣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改进门扣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B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结合图1至图6,一种改进门扣,包括转动挡块1、铰接轴2以及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包括门框固定部31和铰接部32,所述铰接部32设有缺口33,所述缺口两侧均设有同轴心的滑槽34,铰接部32底部设有锁定槽35。
所述转动挡块1呈L型,所述转动挡块1一端中部设有凸起11,所述转动挡块1另一端设有顶门部12,所述转动挡块1上设有与锁定槽35对应的锁定座13。
所述凸起的两个端面均设有与滑槽34对应的轴孔14,所述凸起插入所述缺口33,所述铰接轴2插入轴孔和滑槽34,使得转动挡块1与固定板3铰接。所述滑槽34内设有弹簧4,所述铰接轴2设于滑槽内的一侧,所述弹簧设于滑槽34内的另一侧,所述弹簧4的一端抵接在滑槽25内靠近锁定槽35的一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接在铰接轴2上。所述弹簧两端分别抵接在铰接轴2和滑槽34内壁上,铰接轴2与滑槽34内壁一起挤压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固定部31上设有固定孔37。所述铰接部32上设有弹簧安装孔36,弹簧4通过该弹簧安装孔36安装于滑槽34内。所述铰接轴一端与轴孔固定连接,铰接轴另一端伸入滑槽内。所述顶门部上设有的燕尾槽15,所述燕尾槽上安装有防震胶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3通过门框固定部31固定在与铰链相对的门框6内侧,使得转动挡块1能绕固定板3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日扬,未经黄日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76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六步拓印法
- 下一篇:一种用电侧离散频谱自适应分配的组网系统及其分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