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预热器密封结构及空气预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48876.2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16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若峰 |
主分类号: | F23L15/00 | 分类号: | F23L15/00;F16J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张淑贤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预热器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空气预热器密封结构及空气预热器。
背景技术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是电厂大型锅炉上普遍采用的烟气尾端换热装置,与管式空气预热器相比,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换热面密度高、整机质量轻、金属耗用量少、利于安装布置、低温腐蚀较管式换热器轻等特点,适于在大型锅炉上使用,但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缺点是漏风量大、工况良好时为6%~8%,密封不良时为20%~30%。另外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结构复杂、制造工艺和安装要求高、运行维护工作量大,热态自动控制也较为困难。较高的漏风量引起预热器入口风压降低、风机电流升高,预热器后的过量空气系数升高、尾部排烟气温降低、锅炉热效率降低、燃煤损耗增加,锅炉达不到额定负荷。目前国内外采取的接触密封方式可归结为两类:一类为软密封,包括刷型、Y型、夹片型、端部折弯、多层折弯等;另一类为弹簧密封,包括板式弹簧和接触式弹簧。目前,已投运的弹簧密封,设备投入较高,经了解大多运行不够理想,弹簧脱落、疲劳松弛现象均有出现,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寿命不长,修理维护工作量不小。这种形式属于接触密封,密封片和密封板的长期磨损也是一个问题,此项技术尚需要继续完善。
软密封(柔性密封)也属于接触密封,它固定在转子径向隔板上,在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继续磨损,不会造成密封板磨穿。软密封结构形式众多,对改善漏风有一定的作用,并能适应转子变形,提供较小的密封间隙。其不足之处在于不能做到所有工况都保持一致状态。由于国内电厂采用的燃煤品种不稳定,在某些煤炭燃烧会产生较大的灰份(大颗粒煤粉),为了防止空气预热器产生堵塞,电厂运行人员会加强对吹灰器的使用频率,这就对密封产品极易造成损坏,会使常规双道或三道密封的形式在短时间内造成吹损及腐蚀,在密封片的连接处,由于风压较大,会经常出现开口、脱落现象。因此需要经常停机重新更换密封片,增大了维护和检修的工作量。特别是在国家硬性要求大型发电机组在2015年前必须要上脱硝装置后,对空气预热器的密封产品带来了更加直接的腐蚀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不仅能对空气预热器的预热仓进行有效密封,而且密封片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的空气预热器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空气预热器密封结构,包括至少一组密封单元,每组密封单元包括依次面接触设置的第一保护片、柔性密封片、防震支撑片和第二保护片,所述第一保护片、柔性密封片、防震支撑片和第二保护片的底部均与空气预热器的径向隔仓板固定连接,所述柔性密封片顶部高于第一保护片、防震支撑片以及第二保护片。
可选的,所述柔性密封片为具有弹性的柔性密封片。
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护片、柔性密封片及第二保护片的上部均向同一方向弯折。
可选的,所述柔性密封片顶部高于空气预热器的扇形板1mm~5mm。
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护片、柔性密封片、防震支撑片和第二保护片的底部相对应位置均设置有多个连接孔,通过多个螺纹紧固件穿过所述连接孔将第一保护片、柔性密封片、防震支撑片和第二保护片与空气预热器的径向隔仓板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护片及第二保护片的厚度均为2mm~3mm,所述柔性密封片及防震支撑片厚度均为1mm~1.5mm。
可选的,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密封结构包括4~6组沿空气预热器的预热仓径向依次首尾相接的密封单元;相邻组密封单元的对应的第一保护片、柔性密封片、防震支撑片和第二保护片均相连接,并且同一组密封单元的第一保护片、柔性密封片、防震支撑片和第二保护片的长度均不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一保护片、柔性密封片及第二保护片的上部弯折角度为15度-45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气预热器,包括预热仓,所述预热仓内由径向隔仓板隔成扇形仓,并且在部分扇形仓的顶部设置有扇形板;所述径向隔仓板顶部设置有上述的密封结构,并且各密封结构的柔性密封片顶部均高出空气预热器的扇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若峰,未经张若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488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