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塔式水雾除烟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0262.8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9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徐秋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秋冰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421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塔式 水雾 烟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烟尘装置,特别是一种塔式水雾除烟尘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质量不断恶化,不少地区出现了雾霾天气,而且雾霾现象出现的范围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危害着人的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塔式水雾除烟尘装置,减少烟囱烟的排出纯量,克制烟雾对环境的污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塔式水雾除烟尘装置,包括水泵,水泵与高压出水管连接,高压出水管与水雾钢管连接,水雾钢管的端头设有堵头,在水雾钢管的下方设有至少一个锥形环,多个锥形环的下方设有环形集水器。
所述的锥形环为多个,按直径从小到大、从上到下通过支架支承成多层塔式结构,各层锥形环之间设有间隙,以使收集的水从上一层锥形环落到下一层锥形环,并落入到环形集水器中。
顶层的锥形环与高压出水管之间设有密封圈。
水雾钢管外设有水雾罩。
环形集水器通过回水管与循环水池连接,循环水池通过水泵进水管与水泵连接。
所述的回水管直径大于高压进水管。
所述的水雾钢管外壁设有多个喷淋孔。
所述的环形集水器的截面成“U”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塔式水雾除烟尘装置,通过设置在烟囱内或上方的水雾钢管配合一层层堆叠设置的锥形环和水雾罩,实现喷淋除尘,并将喷淋水收集至环形集水器。当水泵将循环水池里的水泵起进入到水雾钢管后,水通过水雾钢管上的小孔向外喷出,遇到水雾罩形成水雾,烟尘在水雾罩内被水雾吸附,随水雾降下,流入环形集水器中,从而达到除烟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方便,以较低的成本且无需改动烟囱的结构即可达到较佳的除烟尘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采用省略的画法,省略了烟囱的下半部分。
图中:堵头1,水雾钢管2,水雾罩3,密封圈4,高压出水管5,环形集水器6,烟囱7,水泵8,管箍9,支架10,锥形环11,回水管12,循环水池13,水泵进水管1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一种塔式水雾除烟尘装置,包括水泵8,水泵8与高压出水管5连接,高压出水管5与水雾钢管2连接,水雾钢管2的端头设有堵头1,在水雾钢管2的下方设有至少一个锥形环11,多个锥形环11的下方设有环形集水器6。由此结构,水泵8将高压水压入到水雾钢管2,并从水雾钢管2喷出,实现除尘,喷淋水被锥形环11收集后流入到环形集水器6中。本例的结构可以设置在烟囱的内部,适用于新建的烟囱。设置的堵头1便于水雾钢管堵住时用管钳打开,拿下堵头,用水泵8泵一下水,清理水雾钢管里的杂质,通顺后再扭上堵头。设置的锥形环11可以避免水雾落到烟囱下方的燃烧物,例如煤上,从而不会影响生产。锥形环还可以使上升的烟气变向,稍微减缓烟气的上升速度,以使烟气和水雾的接触更为充分,从而更好的除尘。
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所述的锥形环11为多个,按直径从小到大、从上到下通过支架10支承成多层塔式结构,各层锥形环11之间设有间隙,以便于烟气通过。多层塔式结构以使收集的水从上一层锥形环11落到下一层锥形环11,并最终落入到环形集水器6中。采用多层塔式结构,还可以减少对烟气的阻力,即在每层锥形环11的位置,通风截面降低都不大,因此不会对排烟造成太大影响。
优选的方案中,顶层的锥形环11与高压出水管5之间设有密封圈4。由此结构,避免喷淋水进入到锥形环11的下方,以影响烟囱下方的燃烧物。
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水雾钢管2外设有水雾罩3,环式集水器6设于水雾罩3的下部,支架10和水雾钢管2都通过水雾罩3支承,水雾罩3采用不锈钢板制作。由此结构,可以将水雾罩3、水雾钢管2、锥形环11和环式集水器6整体设置在烟囱7的顶部,从而不用改动烟囱7的结构,且采用较大直径的水雾罩3配合多层塔式结构的锥形环11可以不增大烟尘的风阻,不会影响排烟的顺畅,并进一步降低了成本。
优选的方案如图1中,环形积水器6通过回水管12与循环水池13连接,循环水池13通过水泵进水管14与水泵8连接。由此结构,实现循环利用水资源,更为环保。为确保除烟尘效果,应经常清理循环水池13的底部淤泥。
所述的回水管12直径大于高压进水管5,以确保回水顺畅,避免环式集水器6内积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秋冰,未经徐秋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02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