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1266.8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08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藤川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从含有油雾的窜缸混合气体中分离出油的油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一种使从发动机燃烧室泄漏到曲轴箱的窜缸混合气体流回到进气通道、以进行曲轴箱换气的PCV(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曲轴箱强制通风)装置。由于窜缸混合气体从曲轴箱通过时,混入了成为雾状的机油(以下称为油雾),若使窜缸混合气体直接流回到进气通道中再燃烧,则机油消耗量增大。因此,PCV装置中大都设置有将窜缸混合气体中的机油(以下简称为油)分离出、并将所分离出的油送回曲轴箱的油分离装置。
作为油分离装置,例如有一种具备外壳、油分离部及漏孔等的装置。其中,外壳以与气缸体之间形成空室的状态被固定在气缸体的侧面,在上述空室内设置有从窜缸混合气体中将油分离出来的油分离部,漏孔将通往曲轴箱的油通道与上述空室连通。采用具有这种结构的油分离装置,当上述空室内流入窜缸混合气体时,油分离部从窜缸混合气体中将油分离出,被分离出的油从漏孔排出并经由油通道而返回到曲轴箱。
然而,具有上述结构的油分离装置存在以下问题。即,从漏孔倒流到上述空室内的油雾会在该空室内飞散,并与窜缸混合气体一起流回到进气通道中,使得机油消耗量增大。为了解决该问题,可以考虑在漏孔中设置止回阀,或采用不会吸入油雾的油通道结构,但是,这些做法又会导致阀闭塞、结构变复杂这样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倒流到设置有油分离部的空室内的油雾,且结构简单的油分离装置。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分离装置。该油分离装置包括,以与气缸体之间形成空室的状态被固定在该气缸体的侧面的外壳、在所述空室内设置的油分离部、及与所述空室连通并将所述油分离部所分离出的油排出的漏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内壁的所述漏孔的附近,形成有阻止从所述漏孔向所述空室内倒流的油雾的至少一部分的倒流限制部。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的油分离装置的优点在于,由于在外壳内壁的漏孔附近形成有阻止从漏孔向空室内倒流的油雾的至少一部分的倒流限制部,所以,从漏孔向空室内倒流的油雾的至少一部分被倒流限制部阻挡,从而能够减少倒流到空室内的油雾。其结果,能够减少机油消耗量。而且,不需追加止回阀等新的部件,只需在外壳的内壁上形成倒流限制部即可,因而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获得上述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油分离装置的气缸体侧壁部的一部分的图。
图2是从气缸体侧看到的外壳的图。
图3是图1中的A-A线上的截面图。
图4是图3中的B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为该实施方式中的记载所限定。
图1表示设置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油分离装置1的气缸体2的侧壁部3的一部分。气缸体2是组装在汽车等上的发动机的一个组成部分。气缸体2的上侧安装有气缸盖(未图示)及缸盖罩(未图示)。气缸体2的下侧安装有油底壳(未图示)。
这样的发动机中,在压缩冲程及膨胀冲程中,气体从气缸体2的气缸(未图示)与活塞的活塞环(未图示)之间的间隙泄漏到气缸体2的下部及油底壳所围成的空间(以下也称曲轴箱)内。这样的气体包含压缩冲程中漏出的混合气体及膨胀冲程中漏出的燃烧气体等,被称为窜缸混合气体(以下记为窜缸混合气体G)。窜缸混合气体会使发动机机油(以下简称油,并记为油O)劣化,因而有可能成为引起发动机内部生锈的原因。
因此,在发动机中设置有,通过使窜缸混合气体返回进气通道(未图示)并在燃烧室(未图示)中再燃烧,而实现曲轴箱内的换气的PCV装置。PCV装置具有将曲轴箱与进气通道的节流阀(未图示)的下游侧连通的窜缸混合气体通道(后述)。PCV装置中,节流阀的下游侧发生的负压经由窜缸混合气体通道而作用于曲轴箱,因而,从发动机燃烧室中漏出的窜缸混合气体G被吸入到曲轴箱中。然后,由于进气负压,流入曲轴箱内的窜缸混合气体G从曲轴箱经由窜缸混合气体通道而被吸入到进气通道中,并在发动机燃烧室中再燃烧。
然而,窜缸混合气体G从曲轴箱等通过时,油O变成雾状而混入到窜缸混合气体G中。如果使该含有雾状的油O(油雾)的窜缸混合气体G再燃烧,则机油消耗量会增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油分离装置1,通过从窜缸混合气体G中将油O分离出来,并将所分离出的油O回收,来减少机油消耗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12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吸风式迷宫消声器
- 下一篇:涡轮增压器水冷轴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