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无线电磁感应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2322.X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7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何照丹;朱别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17/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罗志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无线 电磁感应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无线充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无线电磁感应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已有的技术是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主流有三个标准是PLA, Qi和A4WP,无线充电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电磁感应,磁共振方式,市场上部分智能手机已经支持无线充电,而相应的无线充电发射装置主要应用于家里或公共场合,家用或者办公使用的无线充电器无法在汽车上使用,而且手机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容易因为电磁干扰而接受不到通信信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无线电磁感应充电装置,旨在解决在汽车上对无线充电手机进行充电,并且保证手机在无线充电中的通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无线电磁感应充电装置,包括:处理模块,所述的处理模块与车载的CAN总线连接;电磁感应模块,用于向待充电设备发送电磁信号,所述的电磁感应模块通过GPIO与所述的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的处理模块控制所述的电磁感应模块;电源模块,用于给所述的车载无线电磁感应充电装置供电,所述的电源模块通过GPIO与处理模块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车载无线电磁感应充电装置还包括:手机天线信号增强模块,所述的手机天线信号增强模块通过GPIO与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的处理模块控制该手机天线信号增强模块。手机天线信号增强模块可避免无线充电手机在充电的过程中被电磁干扰,影响通信,增加了手机天线信号增强模块后可以增强手机周围的通信信号,使手机更容易接收到通信信号,即使手机在进行无线充电中也不容易因为通信信号弱而收不到网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车载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通信模块和无线充电手机,所述的通信模块用于发送检测信号到所述的无线充电手机所述的通信模块通过SPI接口与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的处理模块通过SPI控制该通信模块。当无线充电手机靠近无线电磁感应装置时,通信模块与无线充电手机建立连接,获取无线充电手机是否满电,是否符合Qi标准等信息,将检测到的信息发送到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根据检测到的信息控制电磁感应充电模块的电磁波发送功率,进而开启或关闭对无线充电手机的充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车载无线电磁感应充电装置的通信模块为NFC通信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车载无线电磁感应充电装置的NFC通信单元与无线充电手机的通信距离为0 cm – 10 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车载无线电磁感应充电装置的电磁感应充电模块与无线充电手机的充电距离为0 mm – 5 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车载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按键模块,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的无线电磁感应充电装置,所述的按键模块通过GPIO与处理模块连接,处理模块接收和处理按键模块输出的信息。用户通过按键模块将自己的需求信息发送给处理模块,处理模块通过处理用户的需求信息来控制对无线充电手机的充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车载无线充电装置还包括充电提示模块,所述的充电提示模块通过串口与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的处理单元控制该充电提示模块。充电提示模块通过声或光的形式提示用户无线充电手机的充电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车载无线电磁感应充电装置的电磁感应模块优选为WPC初级线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无线电磁感应充电装置运用到了汽车上,实现了在汽车上对无线充电手机进行充电,同时增加了手机天线信号增强模块,避免了手机充电过程中受到电磁干扰,确保手机充电过程中能够进行移动通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载无线电磁感应充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各序号表示的意义如下:
无线充电手机1、处理模块2、电磁感应模块3、电源模块4、手机天线信号增强模块5、通信模块6、按键模块7、充电提示模块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23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