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材Z向性能试验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3654.X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2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姜巍;胡晓曼;董献国;彭建和;周宏庚;戴新荣;付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5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材 性能 试验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材Z向性能试验夹具,属于建材性能测试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国家标准GB/T 5313-2010中规定了钢板的厚度方向的试验方法,现有技术中,执行上述标准对钢材Z向性能进行测试时,试样的夹具结构较复杂,且安装试样的工作较为繁琐,因此进行钢材Z向性能测试的效率较低。此外,现有的夹具还存在以下不足:结构不够坚固、易损坏,适用范围窄、不同厚度的钢板需要使用不同的夹具,并且不同型号的试验拉力机也需要使用不同的夹具,甚至适用于不同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时也需要使用不同的夹具,试验过程中易出现试样断头飞溅等危险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钢材Z向性能试验夹具,符合相对应的规范要求且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材Z向性能试验夹具,包括:
两个主夹头,每个所述主夹头均为半剖圆柱体形,每个所述主夹头均包括夹持端和固定端,所述夹持端设置有半圆形凹槽和半圆形卡口,所述半圆形卡口与所述半圆形凹槽同心,且所述半圆形卡口半径小于所述半圆形凹槽;
一个夹头套,两个所述主夹头组合成圆柱体形,所述夹头套为筒状且套装于两个所述主夹头的夹持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每个所述主夹头的夹持端均设置有限位台阶,所述夹头套的内壁设置有配合所述限位台阶的限位环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材Z向性能试验夹具,适用厚度为40 mm以上的钢板,并且按《厚度方向性能钢板》(GB/T 5313-2010)制备不带两个延伸部位的试样;符合相对应的规范要求,不易损坏,坚固耐用;不同厚度的钢板均可使用,并且夹具适用于各种型号的试验拉力机,适用于相对应的各种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安装及拆卸过程方便,操作简便,试验过程中不会出现危险情况;通过使用该夹具作出的试验结果,给钢材Z向性能的使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温度要求低,基本可满足各类试验要求;实验器具无任何污染及腐蚀性,对人体没有任何危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材Z向性能试验夹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材Z向性能试验夹具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钢材Z向性能试验夹具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述钢材Z向性能试验夹具,包括:两个主夹头1,每个所述主夹头1均为半剖圆柱体形,每个所述主夹头1均包括夹持端11和固定端12,所述夹持端11设置有半圆形凹槽13和半圆形卡口14,所述半圆形卡口14与所述半圆形凹槽13同心,且所述半圆形卡口14半径小于所述半圆形凹槽13;一个夹头套2,两个所述主夹头1组合成圆柱体形,所述夹头套2为筒状且套装于两个所述主夹头1的夹持端11。进一步改进地,每个所述主夹头1的夹持端11均设置有限位台阶15,所述夹头套2的内壁设置有配合所述限位台阶15的限位环凸21。
所述的钢材Z向性能试验夹具具体的使用方法如下:
首先将按照规范加工好的厚度方向试样3的其中一端的端帽31放入一个主夹头1的半圆形凹槽13中,然后将另一个主夹头1盖合在第一个主夹头1上,最后套上夹头套2;试样3的另一端的端帽32操作方式同端帽31。
然后将组装好的钢材Z向性能试验夹具的固定端12放置在GB/T 5313-2010规定的试验机的上夹头上,再将试验机上下台的距离调整到与已安装好的钢材Z向性能试验夹具之间的距离相当,最后将试验机的下夹头合并;打开试验机加载模式,按照GB/T 5313-2010所规定的加载速度进行钢材Z向性能试验,直至试验结束,将已断的试样3取下,进行断面收缩率的测量。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未经安徽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36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上翻式发动机防护罩
- 下一篇:手持式岩体磨平制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