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3713.3 | 申请日: | 2013-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1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克;蔡亚;章志强;邹敏亮;掲国良;靳锁;武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山华绿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B08B9/08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57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机械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罐体及液位计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在加工饮料等液态产品时,需要有盛装液体的罐体,而用于检测罐体内液位高度的液位计种类有很多,其中最简单的液位计是布置在罐体旁侧的透明管体,所述透明管体上标记有高度刻度线,透明管体的两端与罐体的上、下两端相连通,这样透明管体内的液位与罐体内的液位高度一致,通过液位计即可观察罐体内的液位情况。但是,采用这种液位计存在以下问题:当罐体储存一种液体时间过长或者用来盛装另外一种液体产品时,需要将罐体和透明管体的内壁进行清洗,最简便的方法是在罐体的盖体上设置进水管,进水管延伸至罐体内的一端管口处设置清洗球,这样用清洗球冲洗罐体内壁即可实现罐体的清洗,但是这样只能有少量的水通过透明管体的上端管口流入透明管体内,很难将透明管体清洗干净,导致液体残留,后续的产品受到污染,有些含油脂类的液态产品还可能造成酸败,给企业带来损失。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通常是采用人工方法将罐体的盖体打开,用水管对准透明管体的上端管口进行冲洗,这样不仅自动化程度低,而且有些罐体的盖体很难打开,操作费事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可靠性高的清洗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洗装置,包括罐体,以及位于罐体旁侧的透明管体,透明管体的上端管口呈敞口状,下端管口与罐体的底端腔体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装置包括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水源,另一端的管口指向透明管体的上端管口,所述进水管上设置阀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进水管的一端管口指向透明管体的上端管口,这样需要清洗透明管体时,将阀门打开,进水管中的水即可从透明管体的上端管口进入透明管体内,从而实现对透明管体内壁的冲洗,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清洗装置,包括罐体10,以及位于罐体10旁侧的透明管体20,透明管体20的上端管口21呈敞口状,下端管口22与罐体10的底端腔体相连通,所述清洗装置包括进水管,进水管的一端连接水源,另一端的管口指向透明管体20的上端管口21,所述进水管上设置阀门,这样需要清洗透明管体时,将阀门打开,由于进水管远离水源的一端管口对准指向透明管体20的上端管口21,使得进水管中的水直接从透明管体20的上端管口21进入透明管体20内,对透明管体20内壁的冲洗,从而实现对透明管体20的清洗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不仅自动化程度高,而且结构简单,清洗可靠。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水管包括主管30和支管40,所述主管30的一端连接水源,主管30的另一端设置清洗球50,清洗球50位于罐体10的罐口处,所述支管40的一端与主管30连接,支管40的另一端管口指向透明管体20的上端管口21,在主管30的一端设置清洗球50可以有效地对罐体10内壁进行全方位的清洗,而支管40的布置实现了对透明管体20的清洗工作,有效增加该清洗装置的清洗功能。优选的,所述主管30上设有第一阀门60,所述支管40上设有第二阀门70,一般情况下,罐体10的清洗时间要比透明管体20的清洗时间长,这样在主管30和支管40上分别设置阀门,当需要进行清洗工作时,可以将第一阀门60和第二阀门70同时打开,待透明管体20冲洗干净后即可将第二阀门70关闭,这样既能避免水源浪费,又可以集中水源冲洗罐体10,提高清洗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管体20的上端管口21与罐体10的上端腔体相连通,这样可以有效保证透明管体20与罐体的腔体压力相同,即两者腔体内的液位高度一致。
更进一步的,所述透明管体20上设置有护罩80,所述护罩80上沿透明管体2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可视窗口,在透明管体20上设置护罩80可以增加透明管体20的强度,防止受损,在护罩80上沿透明管体2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可视窗口,这样可以方便人工实时观察透明管体20内的液位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山华绿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黄山华绿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37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