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水淡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4215.0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50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信荣;付加庭;李宁;崔增光;刘勇;刘彪;李林凤;王少茹;杜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工学院包头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水 淡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水淡化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海水蒸馏效率的海水淡化系统。
背景技术
地球上大约97%的水资源是海水,而且,另外2%来自冰川,水资源的缺乏日益成文全球性的战略资源问题,为了解决水资源日益紧张,世界各国已经把目光转向海洋,进行海水淡化的研究。而我国的人均淡化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最贫水国之一。利用海水是解决我国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措施之一。向大海要水是解决沿海(近海)以及海岛,船只等淡水资源缺乏领域缺水的现实选择。目前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有蒸馏法、膜法、冷冻法等。其中蒸馏法主要有多级闪蒸法、多效蒸馏法、压气蒸馏法、太阳能蒸馏法等;膜法主要包括反渗透、电渗析法等。虽然海水淡化方法很多,但是目前真正形成产业规模的只有多级闪蒸法、多效蒸馏法、蒸汽压缩法和反渗透法。每种方法都有不足,存在工艺复杂、能耗大、产水水质差、操作不方便、易结垢、运营成本高、产水率不稳定等等问题。需要一种实现简便,有效提高海水蒸发效率和热能利用率的海水淡化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海水淡化方法存在的不足,实现高效蒸馏海水淡化,投资小、运营成本低、出水率稳定、无有害物质排放、低能耗、无需消耗大量电能等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包括引入海水的海水入口,浓海水出口及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水从所述海水入口进入,所述的海水入口连接至加热装置的得热侧,所述得热侧连通至蒸发器,该蒸发器还连接有蒸汽排出口及浓海水排出口,在所述蒸发器中设置有与海水接触的多孔介质材料,一部分海水蒸发成水蒸气从所述的蒸汽排出口排出;另一部分浓海水从所述的浓海水出口排出。
所述蒸发器的蒸气排出口连接有真空装置,该真空装置使蒸发器及水蒸气排出通路保持真空。
所述的蒸发器包括喷射阀,所述的海水经喷射泵加压驱动,从所述喷射阀喷射在所述多孔介质材料上;或者所述蒸发器包括喷射阀,所述的海水经喷射泵加压驱动,从所述喷射阀喷射于再分配孔板上,经再分配孔板滴落到所述多孔介质材料上。
所述的真空装置与蒸发器的蒸气排出口之间还设置有冷凝器,所述的海水入口连接至冷凝器的得热侧,该得热侧海水排出口连接至所述加热装置;所述冷凝器的散热侧与水蒸气接触形成冷凝淡水,该冷凝淡水经过淡水泵排至淡水箱。
所述的海水入口与加热装置得热侧之间还连接有预热器,所述的海水入口连接至预热器的得热侧,该得热侧海水排出口连接至所述的加热装置;所述预热器的散热侧连通蒸发器浓海水出口和浓海水出口。
所述的海水入口顺序连接冷凝器得热侧、预热器得热侧和所述加热装置得热侧,至蒸发器海水入口,所述冷凝器中水蒸气冷凝散热;所述预热器的散热侧连通蒸发器浓海水出口和浓海水出口。
所述的加热装置的加热侧为热流体泵驱动的热流体;或者所述的加热装置的加热侧为太阳能集热器。 所述的冷凝器与海水入口之间连接有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蒸发器与冷凝器相连,冷凝器的顶部通过管道接真空装置,通过真空装置使冷凝器和蒸发器内获得一定的真空度,形成负压。在蒸发器内,采用较低的压力是为降低海水的饱和蒸汽压,从而在比较低的温度和比较低的压力下,海水就能迅速的蒸发,减少整个过程的能量消耗,增加蒸发量,提高系统的淡水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海水淡化系统系统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海水淡化系统的系统图。
图中:1-蒸发器、2-冷凝器、3-加热装置、4-预热器、5-淡水箱、6-过滤器、7-真空装置、8-热流体泵、9-盐水泵、10-淡水泵、11-海水入口、12-浓盐水出口、13-热流体入口、14-热流体出口、15-多孔介质材料材料、16-喷射嘴、17-再分配孔板、18-喷射泵、19-太阳能集热器、20-水蒸汽出口。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界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或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工学院包头研究院,未经北京大学工学院包头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421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却器多模式通用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脚踏气动铆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