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手推式折叠自行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9401.3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3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牛红伟;阴艳超;赵家树;陈兴排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K15/00 | 分类号: | B62K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 手推式 折叠 自行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手推式折叠自行车,属于自行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低碳、环保、健康正逐步成为人们的生活理念和时尚追求。在汽车业日益发展的同时,自行车并没有消失,新条件下的自行车已不仅仅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且还是购物、出行和休闲的工具,对自行车的要求也越来越个性化。折叠自行车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但是普遍存在功能单一、折叠繁琐等众多缺陷,因此多功能便携式折叠自行车必将会倍受青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手推式折叠自行车。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折叠自行车功能单一、折叠繁琐,不能独立支撑站立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购物、出行便携手推式折叠自行车,实现“一车两用”的功能设计,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便携手推式折叠自行车,包括自行车主体和折叠机构,自行车主体包括前轮1、可拉伸式调节车筐2、前叉立管3、滑动车把4、横梁5、90°折叠扣6、座鞍7、鞍管8、锁紧装置9、后轮12、后支撑腿13、插孔座14、伸缩套管15、导向支撑杆16和后叉17,所述折叠机构包括可拉伸式调节车筐2的拉伸装置、滑动车把4滑动装置、横梁5折叠装置、座鞍7翻转装置、调节鞍管8的高度的鞍管8伸缩装置和导向支撑杆16铰接装置,可拉伸式调节车筐2的拉伸装置为通过滑动套管连接两个子车筐,两个子车筐可以通过滑动套管拉伸或收缩,滑动车把4滑动装置上设有调式锁紧装置,通过调节调式锁紧装置滑动车把4可向一侧滑动,横梁5折叠装置为横梁5通过两个90°折叠扣将横梁5分成前、中、后三节,座鞍7翻转装置为座鞍7与鞍管8铰接,座鞍7经翻转后的面上设有插孔座14,导向支撑杆16铰接装置为导向支撑杆16与后叉17铰接,导向支撑杆16通过铰接可以收起或落下。
所述可拉伸式调节车筐2上安装有锁定装置。
所述横梁5的中间一节为通过弹簧钉连接的伸缩套管15。
所述横梁5与鞍管8的连接位置设有锁紧装置9。
所述导向支撑杆16上设有第三辅助轮。
所述该自行车上设有减震弹簧10。
该便携手推式折叠自行车折叠的使用方法:当自行车需要折叠时,首先将横梁5通过两个90°折叠扣折叠成每节横梁之间都呈90°,并将横梁5中间一节的伸缩套管15拉开,同时压下弹簧钉形成紧固装置,此时前轮与后轮并排且后轮货架11位于可拉伸式调节车筐2下端,然后将可拉伸式调节车筐2沿滑动套管拉开并通过锁定装置固定,又将滑动车把4通过调节调式锁紧装置滑动至一侧,最后将座鞍7翻转至出现插孔座14,同时调节鞍管8的高度,使滑动车把4插入到插孔座14中进行锁紧固定,放下导向支撑杆16,此时即可将该折叠自行车像购物车一样推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车体主架上采用了两个90度折叠扣,以完成主车架折叠后90度的准确限位作用,从而实现折叠后自行车的前后车轮轮廓面平行、轴心同轴,便于小推车的稳定前行;(2)车体上的可调节式拉伸车筐,克服了传统自行车车筐体积有限储物空间小的缺点,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行车承载货物的能力,充分利用了折叠后小推车的可用空间,设计新颖,实用性强;(3)该自行车上增加了一系列的辅助装置,包括滑动车把、插孔座、调节车筐、导向支撑杆等,通过这些辅助装置,使产品折叠后推行起来更加方便稳定,同时可以适应在不同的路况下工作,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整体设计更具人性化特征;(4)该自行车整体设计新颖独特,结构精巧合理,折叠简单易行,实现了“一车两用”的功能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时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轮,2-可拉伸式调节车筐,3-前叉立管,4-滑动车把,5-横梁,6-90°折叠扣,7-座鞍,8-鞍管,9-锁紧装置,10-减震弹簧,11-后轮货架,12-后轮,13-后支撑腿,14-插孔座,15-伸缩套管,16-导向支撑杆,17-后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94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型钢混凝土梁与普通混凝土柱节点区构造
- 下一篇:跨骑式车辆的侧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