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59572.6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6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君;潘飞;王奇;朱波;朱大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
主分类号: | A47C19/22 | 分类号: | A47C19/2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李帅 |
地址: | 213016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床系统,用于起床自动照明、闹钟自动启停和窗帘自动开合。
背景技术
现有的照明灯、闹钟和窗帘都要手动开关,当半夜人们起床上厕所时,一片漆黑,容易磕磕碰碰。而当我们起床后,预设的闹钟还会照样响起,窗帘也不会自动打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智能开关照明灯、闹钟和窗帘的智能床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床系统,包括床体、压力传感器、自动感应照明系统、闹钟启停系统、自动窗帘系统和电源,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床体内,所述自动感应照明系统包括灯和第一继电器,所述灯与第一继电器的常开触头串联后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的线圈与压力传感器串联后与电源连接,所述闹钟启停系统包括闹钟喇叭和第二继电器,所述闹钟喇叭与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头串联后与电源连接,该第二继电器的线圈与压力传感器串联后与电源连接,所述自动窗帘系统包括用于与窗帘一端连接的电机和第三继电器,该第三继电器包括第一常开触头、第二常开触头、第一常闭触头、第二常闭触头和线圈,所述电机的输入端依次与第三继电器的第一常开触头和压力传感器串联后与电源正极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三继电器的第二常开触头串联后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头与第一常开触头和电机并联,所述第二常闭触头与第二常开触头和电机并联,所述第三继电器的线圈与压力传感器串联后与电源连接。
所述闹钟喇叭与第二继电器的常闭触头由独立的电源单独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自动感应照明系统:在床内设置了一个压力传感器,当人半夜起床上厕所时,压力传感器感应到信号,常开触点变为常闭,使卧室与卫生间灯得电。(二)闹钟启停系统:首先将闹钟定时在每天起床的时间,次日起床闹钟铃响时利用床内的压力传感器,只有当人起床时常闭触点变为常开,切断闹铃信号,停止闹铃。(三)自动窗帘系统:由床内的压力传感器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将窗帘的一端固定在电机一侧,另一端固定在电机长轴上的螺母上面,当人起床时压力传感器感应到信号,传感器常开触点变常闭,使电机得电正转,窗帘自动拉开;当人睡在床上准备睡觉时,压力传感器感应到信号,传感器另一组常开变常闭,使电机得电反转,窗帘自动拉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一种智能床系统,包括床体、压力传感器1、自动感应照明系统、闹钟启停系统、自动窗帘系统和电源,所述压力传感器1设置在床体内,所述自动感应照明系统包括灯2和第一继电器3,所述灯2与第一继电器3的常开触头31串联后与电源连接,所述第一继电器3的线圈32与压力传感器1串联后与电源连接,所述闹钟启停系统包括闹钟喇叭4和第二继电器5,所述闹钟喇叭4与第二继电器5的常闭触头51串联后与电源连接,该第二继电器5的线圈52与压力传感器1串联后与电源连接,所述自动窗帘系统包括用于与窗帘一端连接的电机6和第三继电器7,该第三继电器7包括第一常开触头71、第二常开触头72、第一常闭触头73、第二常闭触头74和线圈75,所述电机6的输入端依次与第三继电器7的第一常开触头71和压力传感器1串联后与电源正极连接,其输出端与第三继电器7的第二常开触头72串联后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常闭触头73与第一常开触头71和电机6并联,所述第二常闭触头74与第二常开触头72和电机6并联,所述第三继电器7的线圈75与压力传感器1串联后与电源连接。
另外,所述闹钟喇叭4与第二继电器5的常闭触头51由独立的电源单独供电。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未经江苏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595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