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发动机的多楔带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0067.3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3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谌晓华;邱鹏;陈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海马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5/38 | 分类号: | F16H5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钟日红 |
地址: | 570216 ***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发动机 多楔带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多楔带轮。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技术领域中,多楔带传动凭借自身聚集了平带传动的柔韧性和V带传动的大功率传动的特点,已经完全取代了平带传动和V带传动。在多楔带传动的结构中,由于现有的多楔带轮的带槽的槽顶的轴向截面的连线趋近于直线,使得因工作时间较长而疲劳的多楔带会发生两边翘起、翻边等情况,从而导致翻边处的多楔带无法与多楔带轮紧密贴合,严重时会致使多楔带在多楔带轮上出现打滑或脱落等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多楔带轮,可以有效地保证安装在该多楔带轮的多楔带不会出现两边翘起、翻边等情况,从而可以避免多楔带在多楔带轮上出现打滑或脱落等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多楔带轮,其包括至少一个承带区。承带区内设有环绕在多楔带轮的外周上的多个轴向间隔开的带槽和形成在各带槽的两边的带槽壁。其中,各个带槽壁的径向高度构造成从轴向的两端到中间依次递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带槽壁的顶端的轴向截面的连线为弧形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带槽壁的顶端的轴向截面的连线为两条以有一定角度相交的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个带槽的深度均相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相邻两个承带区之间设有间隔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间隔部在径向上高于所有带槽壁的顶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多楔带轮,可以有效地保证多楔带的两边与多楔带轮紧密贴合,从而确保安装在该多楔带轮的多楔带不会出现两边翘起、翻边等情况,由此可以有效地避免多楔带在多楔带轮上出现打滑或脱落等情况。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多楔带轮与传统多楔带轮的结构基本相同,使得它们加工工艺基本相同,从而确保加工成本的变动较小,由此便于继续实施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多楔带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显示了图1所示多楔带轮的带槽壁和带槽所在之处的轴向截面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多楔带轮100。该多楔带轮100包括至少一个环绕在多楔带轮100的外周上的承带区5。多个承带区5沿轴向隔开地分布在该多楔带轮100的外周上,其数量取决于多楔带轮100需要带动的装置或机构。承带区5内设有环绕在该多楔带轮100的外周上的多个轴向间隔开的带槽和形成在各个带槽1的两边的带槽壁2。容易理解,带槽壁2的总数量需要比带槽1多一个。
如图2所示,在两个相邻的承带区5之间设有间隔部4。间隔部4在径向上高于所有带槽壁2的顶端。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因疲劳失效而发生跳动的多楔带干扰相邻的承带区5上的多楔带正常使用。
为了有效解决多楔带因疲劳而出现两边翘起、翻边等情况,可将各个带槽壁2的径向高度构造成从轴向的两端到中间依次递减。这样结构可优先选择两种实施方式,一种是各个带槽壁2的顶端的轴向截面的连线、即图2所示线3为弧形线,而另一种各个带槽壁2的顶端的轴向截面的连线为两条以有一定角度相交的线。这两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不仅可以预防多楔带的出现两边翘起、翻边等情况,而且还利于平衡传动时的多楔带的内部受力,从而延长多楔带的使用寿命。
容易理解,当各个带槽1的深度均相等的时候,才能有效地保证每个带槽1与多楔带上的相应配合处的配合效果相等,以便利于平衡传动时多楔带的内部受力,延长多楔带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发动机的多楔带轮100,可以有效地保证安装在该多楔带轮100的多楔带不会出现两边翘起、翻边等情况,从而可以避免多楔带在多楔带轮100上出现打滑或脱落等情况。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海马动力有限公司,未经一汽海马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00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气化炉
- 下一篇:一种基于微纳米纤维膜的柴油或汽油除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