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层加热油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0371.8 | 申请日: | 2013-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12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郎剑;胡志华;宣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自强链传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N39/04 | 分类号: | F16N39/04;F16L59/00;B21L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李久林 |
地址: | 3111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层 热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链条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给链条上油润滑的隔层加热油池。
背景技术
链条在组装完成后需要上油润滑,一般是将链条在充满加热熔化的润滑油脂的油池中浸润一定时间。现有技术中,上油车间使用的加热油池是用钢板焊接形成的,用加热管直接在使用的油品内加热,油池没有任何的隔热、保温措施,油品升温速度很慢,一筐300kg的链条加热时间需要60分钟以上,才能达到工艺要求的油温。整个油池表面因没有隔热层,温度很高,员工很容易烫伤,6根5kw加热管一直处于加热状态,热量损耗很严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隔层加热油池,将油池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用良好的隔热保温材质制作,在内、外层的间隔处加入高温导热油,用加热管加热,再利用热传递原理使内部油池内的油品受热升温。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隔层加热油池,包括外池体和内池体,外池体包括外池体外壁和外池体内壁,外池体外壁和外池体内壁之间填充隔热保温材料,外池体内通过支架悬空架设内池体,外池体和内池体之间形成用于灌入加热油的导热油腔,导热油腔包围内池体的四周和底部,外池体内壁四周安装多个加热管,加热管的接头安装在外池体内壁的上部,加热管的管体向下延伸至导热油腔的下部,导热油腔顶部安装盖板,盖板与外池体和内池体固定连接从而将导热油腔封闭,外池体和导热油腔的顶部安装有链条送入通道和链条送出通道,链条送入通道和链条送出通道均向内延伸至内池体的池腔,链条送入通道和链条送出通道均向外延伸至外池体外。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油腔底部设置有放油管,放油管上安装阀门。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油腔和内池体的池腔内均设置有热电偶,热电偶与加热管的控制单元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内池体、外池体外壁和外池体内壁均由钢板焊接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链条送入通道和链条送出通道均包括滑槽及安装在滑槽上方的导轮。
作为优选,所述链条送入通道和链条送出通道均与链条输送装置连接,所述链条输送装置包括链轮及其驱动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管为U型管。
作为优选,所述盖板遮盖内池体的池腔顶部。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采用热量传递的原理,将油池分为内、外两层,外池体用良好的隔热保温材质制作,在内池体和外池体的间隔处加入高温导热油,用加热管加热,再利用热传递原理使内池体的池腔内的油品受热升温。油温到达设定的温度后自动进入保温状态,经使用测算每台油池能耗可以降低50%。上油时间大幅缩短,目前一筐300kg的链条上油时间只需要10~15分钟,效率提升4倍以上。加热的导热油是处于密封状态的,故产生的油烟比之前减少很多,环境保护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隔层加热油池,包括外池体和内池体3,外池体包括外池体外壁1和外池体内壁2,外池体外壁1和外池体内壁2之间填充隔热保温材料11,外池体内通过支架4悬空架设内池体3,外池体和内池体3之间形成用于灌入加热油的导热油腔21,导热油腔21包围内池体3的四周和底部,外池体内壁2四周安装多个加热管5,加热管5的接头安装在外池体内壁2的上部,加热管5的管体向下延伸至导热油腔21的下部,导热油腔21顶部安装盖板10,盖板10与外池体和内池体3固定连接从而将导热油腔21封闭,外池体和导热油腔21的顶部安装有链条送入通道6和链条送出通道7,链条送入通道6和链条送出通道7均向内延伸至内池体3的池腔31,链条送入通道6和链条送出通道7均向外延伸至外池体外。
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油腔21底部设置有放油管9,放油管9上安装阀门。所述导热油腔21和内池体3的池腔31内均设置有热电偶8,热电偶8与加热管5的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内池体3、外池体外壁1和外池体内壁2均由钢板焊接制成。所述链条送入通道6和链条送出通道7均包括滑槽及安装在滑槽上方的导轮。所述链条送入通道6和链条送出通道7均与链条输送装置连接,所述链条输送装置包括链轮及其驱动装置。所述加热管5为U型管。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自强链传动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自强链传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03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