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轴承缸体骨架装配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2023.4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5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季鹏;夏郭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43/00 | 分类号: | F16C4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奚胜元 |
地址: | 21003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轴承 缸体 骨架 装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液压轴承缸体骨架装配模涉及的是一种用于汽车的液压轴承缸体与骨架装配的配件。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进入千家万户,汽车工业也蓬勃发展,使得汽车制造业需要大规模、高效率、高质量的提高汽车生产,所以改进汽车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对液压轴承缸体骨架与缸体的装配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液压轴承缸体骨架与缸体进行装配,缸体骨架与缸体配合处翘曲;缸体骨架不能达到要求的位置;而且骨架在压入指定位置时,发生变形,损坏缸体的本身,所以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新的装配模来克服上述缺点,满足实际的生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液压轴承缸体骨架装配模,通过对工装和工艺方面的改进,保证和满足液压轴承缸体与骨架装配的精度要求和技术要求,减少骨架在压入缸体时的变形程度。
本实用新型液压轴承缸体骨架装配模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液压轴承缸体骨架装配模包括预压装配模I、预压装配模Ⅱ和整形装配模;
液压轴承缸体骨架装配模按工艺流程分为用于初步预压的预压装配模I;用于进一步预压的预压装配模Ⅱ;用于最终整形的整形装配模。
预压装配模I由模柄I、模套I和模腔I组成,模套I为一端封闭的圆柱体结构,在模套I的上方的中心点位置设置有模柄I,在模套I内有模腔I,模腔I为圆柱体;
预压装配模Ⅱ由模柄Ⅱ、模套Ⅱ和模腔Ⅱ组成,模套Ⅱ为一端封闭的圆柱体结构,在模套Ⅱ的上方的中心点位置设置有模柄Ⅱ,在模套Ⅱ内有模腔Ⅱ;模腔Ⅱ为梯状圆柱体,模腔Ⅱ外段的直径大于内段的直径;
整形装配模由模柄Ⅲ、模套Ⅲ和模腔Ⅲ组成,模套Ⅲ为一端封闭的圆柱体结构,在模套Ⅲ的上方的中心点位置设置有模柄Ⅲ,在模套Ⅲ内有模腔Ⅲ,模腔Ⅲ为扩径圆锥口圆柱体;模腔Ⅲ的内段为圆柱体,模腔Ⅲ的内段为圆柱体,外端为向外扩径的喇叭口结构。
所述的预压装配模I、预压装配模Ⅱ和整形装配模采用不锈钢的模套的外缘均设置有倒角。
所述的预压装配模I、预压装配模Ⅱ和整形装配模采用不锈钢、45钢、铝合金、铜合金或钛合金。
在使用时,需将预压装配模I、预压装配模Ⅱ或整形装配模按照工艺需求的顺序安装在压力机的上工作台上;
所述的压力机包括支架、手杆、上工作台、紧固螺钉、定位块和下工作台;在下工作台上垂直装插有支架,下工作台的台面上安装有v形的定位块,支架上端安装有上工作台,在上工作台的另一端的下方设有安装吊架,并在吊架上设置有紧固螺钉,手杆的中部和下部分别活动安装在上工作台和支架上,手杆能以安装在支架上的安装孔为中心点作圆弧轨迹的拉动;
将需要加工的液压轴承缸体放置在定位块内定好位置,根据工艺所需将预压装配模I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安装在上工作台的下方,向下拉动手杆,手杆带动上工作台上的预压装配模I垂直向下冲压,完成对在定位块内固定放置的液压轴承缸体零件的加工;待需要进行下道工序时,依次安装预压装配模Ⅱ和整形装配模,分别完成不同的工序加工。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液压轴承缸体骨架装配模中预压装配模I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液压轴承缸体骨架装配模中预压装配模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液压轴承缸体骨架装配模中整形装配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液压轴承缸体骨架装配模在装入压力机使用时的工作状况示意图。
图中:1、支架,2、手杆,3、上工作台,4、紧固螺钉, 5、液压轴承缸体骨架装配模,6、液压轴承缸体,7、定位块和8、下工作台;
5-1、预压装配模I,5-1-1、模柄I,5-1-2、模套I,5-1-3、模腔I;
5-2、预压装配模Ⅱ,5-2-1、模柄Ⅱ,5-2-2、模套Ⅱ,5-2-3、模腔Ⅱ;
5-3、整形装配模,5-3-1、模柄Ⅲ,5-3-2、模套Ⅲ,5-3-3、模腔Ⅲ。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1-4,液压轴承缸体骨架装配模包括预压装配模I(5-1)、预压装配模Ⅱ(5-2)和整形装配模(5-3);
液压轴承缸体骨架装配模5按工艺流程分为用于初步预压的预压装配模I(5-1);用于进一步预压的预压装配模Ⅱ(5-2);用于最终整形的整形装配模5-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轴承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2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极绳绞车电机主轴与减速机输入轴连接结构
- 下一篇:胀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