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丝杠双拖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2905.0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6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林达;骆广进;陈晓;江余岳;林晓;裘卓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杭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7/00 | 分类号: | B24B4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丝 拖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控机床上的运动部件,尤其涉及了一种单丝杠双拖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数控磨床上一般都是采用一根滚珠丝杠拖动一个运动部件,如果有两套运动部件就需要两根滚珠丝杠,并且体积大,安装不方便。同时,由于传统结构的丝杠太长,其产生的扰度对整个结构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传统的单托板结构体积大,安装不方便以及丝杠太长,对整个结构造成不良影响等缺点,提供了一种在一根丝杠上安装两个运动部件,可以节省空间,并降低成本的单丝杠双拖板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单丝杠双拖板结构,包括基座,所述的基座上设置左托板机构与右托板机构,左托板机构与右托板机构之间通过丝杠连接,丝杠通过左固定座、右固定座固定在基座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托板机构包括左拖板以及左伺服电机,丝杠上套接左螺母,左螺母与左伺服电机之间通过左传动机构连接。左托板通过左螺母与丝杠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螺母与左伺服电机固定在左拖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左传动机构为皮带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右托板机构包括右拖板以及右伺服电机,丝杠上套接右螺母,右螺母与右伺服电机之间通过右传动机构连接。右拖板通过左螺母与丝杠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右螺母与右伺服电机固定在右拖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右传动机构为皮带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一根丝杠上安装两个运动部件,具有节省空间,并降低生产以及使用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基座、2—左托板机构、3—右托板机构、4—丝杠、22—左固定座、23—左拖板、24—左伺服电机、25—左螺母、26—左传动机构、32—右固定座、33—右拖板、34—右伺服电机、35—右螺母、36—右传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单丝杠双拖板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基座1,所述的基座1上设置左托板机构2与右托板机构3,左托板机构2与右托板机构3之间通过丝杠4连接,丝杠4通过左固定座22、右固定座32固定在基座1上。
左托板机构2包括左拖板23以及左伺服电机24,丝杠4左端套接左螺母25,左螺母25与左伺服电机24之间通过左传动机构26连接。左托板通过左螺母与丝杠连接。通过螺母旋转式滚珠丝杠副传动,减小了对伺服电机转动惯量的要求,因此节省了电机的成本。丝杠4固定在左固定座22与右固定座32上,因此,在工作时,滚柱丝杠4固定不动,因此避免了由于丝杠4太长而产生的扰度对整个结构的影响。
左螺母25与左伺服电机24固定在左拖板23上。左传动机构26为皮带轮。右托板机构3包括右拖板33以及右伺服电机34,丝杠4右端套接右螺母35,右螺母35与右伺服电机34之间通过右传动机构36连接。右托板通过右螺母与丝杠连接。
右螺母35与右伺服电机34固定在右拖板33上。右传动机构36为皮带轮。一根丝杠4上安装两个螺母,由两个电机分别带动螺母,螺母带动后再拖动移动部件。与现有的单丝杠单螺母结构节省了一根滚珠丝杠,同时一套进给机构可用于两个运动轴,节省了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及运行过程如下:丝杠4安装在固定座上,不能作旋转运动,固定座安装在基座1上固定不动;左螺母25与左伺服电机24通过皮带连接,一起固定在左拖板23上,左伺服电机24通过皮带驱动左螺母25从而带动左拖板23运动;右螺母35与右伺服电机34通过皮带连接,一起固定在右拖板33上,右伺服电机34通过皮带驱动右螺母35从而带动右拖板33运动。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杭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杭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29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湿强废纸的制浆方法
- 下一篇:蚕丝蕾丝面料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