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盘盖式旋转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3037.8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1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陈逸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莆田市奔腾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10 | 分类号: | F16F9/10;F16F9/43;F16F9/36;F16F9/3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1146 福建省莆田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盘盖式 旋转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盘盖式旋转阻尼器。
背景技术
驾驶摩托车、电动车等机动车时,在下雨天或路面较滑的情况下,如果遇见突发状况,驾驶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容易惊慌失措,从而导致车头把握不牢,车头急剧扭转,发生车祸,造成生命财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盘盖式旋转阻尼器,能够辅助人们控制车头,使车头转向不易打滑,提高驾驶安全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盘盖式旋转阻尼器,包括横截面呈扇形的油缸和活塞杆,所述油缸包括缸体和缸盖,所述活塞杆的两端分别穿出缸体和缸盖,所述活塞杆中部安装有摆针式活塞,所述摆针式活塞将油缸内的油腔分成两部分互不连通的油腔,所述缸盖端面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左油量调节阀和右油量调节阀的通孔,所述缸盖内设置有连通两个通孔的油道。
优选的,所述左油量调节阀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外套有一旋管,所述旋管外套有一套筒,所述套筒一端被外壳包裹,一端安装在缸盖通孔内,所述套筒侧壁上设置有与油道连通的油孔,所述旋管顶部封闭并与外壳内顶部连接,旋管侧壁上设置有与套筒油孔相对应的过油孔,所述旋管底部安装有防止套管脱落的封板,所述封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套管顶部侧壁设置有槽口,套管内顶部和内底部分别放置有滚珠。
优选的,所述右油量调节阀包括顶针,所述顶针外套有一套管,所述套管一端被旋钮包裹,另一端安装在缸盖的通孔内,所述套筒侧壁上设置有与油道连通的油孔,所述顶针顶端与旋钮内顶部连接,所述顶针下降时顶针底部将缸盖通孔堵死。
优选的,所述缸盖内两侧还分别设置有辅助油道,所述辅助油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油腔连通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缸体与缸盖相接触的端面上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活塞杆分别与缸体和缸盖相接触的侧面上设置有油封。
优选的,所述缸体底部端面两侧设置有注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运用一个扁平的呈扇形液压缸结构,通过控制油液流通的速度,达到控制车头扭转的目的,提高驾驶安全性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立体图。
图3 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 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 为图3中B-B剖视图。
图6 为图3中C-C剖视图。
图7 为图3中D-D剖视图。
图8 为摆针式活塞的俯视图。
图中:1-缸盖,101-油道,102-辅助油道,2-缸体,3-活塞杆,301-摆针式活塞,302-油封,4-左油量调节阀,401-外壳,402-套筒,403-旋管,404-套管,405-滚珠,406-封板,5-右油量调节阀,501-旋钮,502-右油量调节阀套管,503-顶针,6-注油孔,7-座板,8-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8所示,一种盘盖式旋转阻尼器,包括横截面呈扇形的油缸和活塞杆3,所述油缸包括缸体2和缸盖1,所述活塞杆3的两端分别穿出缸体2和缸盖1,所述活塞杆3中部安装有摆针式活塞301,所述摆针式活塞301将油缸内的油腔分成两部分互不连通的油腔,所述缸盖1端面上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安装左油量调节阀4和右油量调节阀5的通孔,所述缸盖内设置有连通两个通孔的油道101。
本实施例中,为减缓油液流速,所述左油量调节阀4包括套管404,所述套管404外套有一旋管403,所述旋管403外套有一套筒402,所述套筒402一端被外壳401包裹,一端安装在缸盖1通孔内,所述套筒402侧壁上设置有与油道101连通的油孔,所述旋管403顶部封闭并与外壳401内顶部连接,旋管403侧壁上设置有与套筒402油孔相对应的过油孔,所述旋管403底部安装有防止套管404脱落的封板406,所述封板406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套管402顶部侧壁设置有槽口,套管402内顶部和内底部分别放置有滚珠405,油液从油道101经套筒402上的油孔流入,再从旋管403的过油孔进入旋管403内,油液往上从套管404顶部流入,沿套管404内部通道往下经封板406通孔流回油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莆田市奔腾工贸有限公司,未经莆田市奔腾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30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