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膳食纤维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3306.0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81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勇;陈杨;陈昊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纤检仪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44 | 分类号: | G01N1/44;G01N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膳食 纤维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膳食纤维的检测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膳食纤维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膳食纤维:植物的可食部分,不能被人体小肠消化吸收,对人体有健康意义,聚合度≥3的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菊粉等。目前检测植物类食品及其制品中总的、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及各类植物性食品和含有植物性食品的混合食品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通用国家标准为GB/T5009.88-2008。原理是:样品分别用α-淀粉酶、蛋白酶、葡萄糖苷酶进行酶解消化以去除蛋白质和可消化的淀粉。总膳食纤维(TDF)是先酶解,然后用乙醇沉淀,再将沉淀物过滤,将TDF残渣用乙醇和丙酮冲洗,干燥称重。不溶性和可溶性膳食纤维(IDF和SDF)是酶解后将IDF过滤,过滤后的残渣用热水冲洗,经干燥后称重。SDF是将上述滤出液用4倍量的95%乙醇沉淀,然后再过滤,干燥,称重。TDF、IDF和SDF量通过蛋白质、灰分含量进行校正(TDF IDF SDF扣除蛋白质、灰分和空白后为真实含量)。
现有实验室基本为手动做法,即用玻璃器皿配合简单加热、震荡、抽滤装置来完成这一系列实验,可用到的主要器具为:
1、烧杯:400或600ml高脚型。
2、过滤用坩埚:
3、真空装置:(1)真空泵或抽气机作为控制装置。(2)1L的厚壁抽滤瓶。(3)与抽滤瓶相配套的橡皮圈。
4、振荡水浴箱:
(1)自动控温使温度能保持在98±2℃。
(2)恒温控制在60℃。
5、磁力搅拌器和搅拌棒。
手动方法中样品是加在烧杯内放入振荡器及水浴锅进行第一步淀粉酶酶解,然后冷却后用刮勺刮干净烧杯周围网状物和底部胶状物,然后加入蛋白酶,再次放在水浴锅上加热,然后,调整PH值,再加入淀粉葡萄糖苷酶,继续放入水浴锅加热。
然后,加入乙醇沉淀,安装过滤装置,转移烧杯内所有物质到过滤装置坩埚内,抽滤,冲洗。
最后,再把冲洗完的物质连同坩埚去称重,上马弗炉,做蛋白灰分等等。
此方法过程与装置及其繁琐,样品要多次拿下水浴锅,中间还有刮洗的动作,有从烧杯转移到坩埚的过程,这些过程或多或少都有人为因素在内,导致误差变大,装置安装麻烦,还有可能因为玻璃器皿尺寸不配套导致一系列实验不能进行的问题。
而目前市面上也有一些专业的检测设备,如:意大利VELP公司(CFS6-GDE)和丹麦FOSS公司Fiber E等,但这类设备同样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需要将样品从烧杯转移至坩埚中,这个转移过程不可避免,因此,同样会导致前述方法中的问题,给整个检测过程带来繁琐的步骤,同样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测的结果。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膳食纤维的检测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膳食纤维的检测装置,在检测过程中无需转移样品,非常简便,而且检测结果较现有技术更为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膳食纤维的检测装置,包括箱体、安装于箱体内的框架、固定于所述框架上并排列成排的若干冷凝管、位于冷凝管正下方的若干坩埚、位于坩埚一侧并作用于坩埚的加热器、以及连接所述坩埚的震动装置;所述坩埚在所述震动装置的作用下发生震荡。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震动装置包括吸泵和吹泵,所述冷凝管的顶端设有贯通至冷凝管内的漏斗装置。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坩埚的底部设有一坩埚座;所述坩埚座的底端与一调节阀连接,该调节阀通过连接管与一吹泵电磁阀和所述吸泵连接,所述吹泵电磁阀连接所述吹泵,所述吸泵连接一吸泵电磁阀。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凝管从左至右依次排列成排,且冷凝管的顶端都设有一进水口和一出水口,在相邻两个冷凝管中,一个冷凝管的出水口与相邻的冷凝管的进水口通过胶管相互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水平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所述框架上设有与所述冷凝管配合的上保护套及下保护套。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保护套套设于所述冷凝管的顶端且设有一弹簧件。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与一升降装置连接,所述升降装置包括一外露于所述箱体表面的升降压杆及位于箱体内部并连接所述框架的升降轴。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保护套套设于所述冷凝管的底端且内设有一密封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纤检仪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纤检仪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3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织物拉密值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大豆蛋白凝胶的成型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