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适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3984.7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3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吴俊雄;邱钦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2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适配器 | ||
技术领域
本创作涉及一种光纤适配器,尤其涉及一种能传递电讯号的光纤适配器。
背景技术
光纤是一种光传导工具,让光在玻璃或塑料所制成的纤维中,利用全反射原理进行传输,其具有以下优点:1.低损耗、高频宽;2.重量轻、尺寸小、弯曲半径小;3.不导电、不辐射、不感应。
低损耗、高频宽的特点是因为光在光纤中的传输耗损比电在导线中的传输耗损低得多,并且频带较宽,使得资料传输能够大量、快速地进行;重量轻、尺寸小、弯曲半径小的特点使得光纤在空间的利用上具有相当大的便利性;不导电、不辐射、不感应的特点则是由于光纤系由非金属介质之材料制造而成,所以具有相当优异的抗电磁讯号干扰之能力,故能够避免利用金属作为传输介质所引起的辐射干扰,地回路以及感应相关之问题。
因此,相关产业之厂商无不致力于光纤传输之发展,使得光纤逐渐地取代传统的金属传输线路,目前已被大量地用作讯号传输之媒介。再者,为了使光纤能够连接至各类电子装置,让其传输之资讯能够被该等电子装置所用,所以必须要有连接器作为光纤与电子装置的中介,以达成连接之目的。
一般而言,光纤连接器的系统是由一设置于电子装置并作为连接器母头之适配器(Adapter)以及一个作为连接器公头之光纤连接器所构成,将光纤连接器插置于适配器中时,便可构成其连接关系,以达到资料传输之目的。
现有机房内之伺服器上皆会配置复数个光纤适配器,并藉由与光纤连接器连接来与外界进行资讯相交连;但一般光纤连接器只能传输光讯号,因此在连接时,并无法得知其所插置之光纤适配器是否对接正确,常常需要等整体机台接头连接完成后,才能开机进行测试验证,若此时发现接错线路时,往往不知道是那一条线路接错,故需要重新检查,不但耗时且相当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所提到问题,本创作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能藉由配置于光纤适配器内部的弹片电性接触光纤连接器内部的金属导片,藉由传递电讯号来得知光纤连接器两端所连接之伺服器端子其辨识码(ID)是否相符,藉此来得知光纤连接器与光纤适配器是否对接正确。
依据上述目的,本创作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包括:一第一壳体,系由一底面、顶面、一左侧面、一右侧面、一前侧面及一后侧面所形成,并于内部形成一第一内部容置空间,前侧面形成一前端开口,一第一定位管,为一中空管状,系形成于后侧面内表面并延伸至第一内部容置空间,且与后侧面连接处形成一第一贯穿孔;一第二壳体,系由一底面、顶面、一左侧面、一右侧面、一前侧面及一后侧面所形成,并于内部形成一第二内部容置空间,前侧面形成一前端开口,一第二定位管,为一中空管状,系形成于后侧面内表面并延伸至第二内部容置空间,且与后侧面连接处形成一第二贯穿孔;其中,第一壳体之后侧面系与第二壳体之后侧面相接,并使第一贯穿孔对应于第二贯穿孔;一光纤套管,为一中空管状,系同时穿设于第一定位管及第二定位管内;及一弹片,系配置于第一壳体至第二壳体之底面,并于弹片之两端各形成一接脚。
依据上述目的,本创作再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包括:一适配器壳体,系由一壳体底面、壳体顶面、一壳体左侧面、一壳体右侧面、一壳体前侧面及一壳体后侧面所形成,并于内部形成一壳体内部容置空间并由一内壁分为一第一内部容置空间与一第二内部容置空间,壳体前侧面形成一壳体前端开口,壳体后侧面形成一壳体后端开口;一定位管,为一中空管状,系贯穿于壳体内部容置空间之内壁上;一光纤套管,为一中空管状,系穿设于定位管内;及一弹片,系配置于适配器壳体上,利用弹片电性接触一光纤连接器内部的金属导片,藉由传递电讯号来得知光纤连接器两端所连接之伺服器端子其辨识码是否相符,藉此得知光纤连接器与光纤适配器是否对接正确。
依据上述目的,本创作再提供一种光纤适配器,包括:一适配器壳体,系由一壳体底面、壳体顶面、一壳体左侧面、一壳体右侧面、一壳体前侧面及一壳体后侧面所形成,并于内部形成一壳体内部容置空间并由一内壁分为一第一内部容置空间与一第二内部容置空间,壳体前侧面形成一壳体前端开口,壳体后侧面形成一壳体后端开口;一定位管,为一中空管状,系贯穿于壳体内部容置空间之内壁上;一光纤套管,为一中空管状,系穿设于定位管内;及一弹片,系配置于适配器壳体上,并于弹片之两端各形成一接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39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