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盗井盖及其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4823.X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93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2 | 分类号: | E02D29/12;G08B21/18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盗 井盖 及其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盖防盗监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防盗井盖及其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力隧道出现的问题有:
1.电力设施被偷盗,如电缆卡具丢失、接地线被盗等;
2.由于通道资源紧张,部分通信公司未经许可,在电缆隧道里私拉乱放光缆;
3.部分10kV电缆未经审批就进入隧道内随意放置,并私自在隧道侧面或顶板上开孔与管井连接。
以上问题对隧道内电缆的安全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严重破坏了电力隧道运行环境。由此,现有技术提供了井盖防盗技术,主要有以下两点:
1.采用塑料井盖或水泥井盖代替铸铁井盖:
现在铸铁井盖被盗的主要原因是把铸铁井盖当铁出售,如果是塑料井盖或水泥井盖,则井盖不值钱没有人会盗,客观上起到了防盗的作用。但如果是高压电缆隧道的井盖,则还是会有人去盗井盖,因为他们的目的不是靠井盖卖钱,而是为了偷盗隧道里的电缆或接地线。
2.利用在井盖上加锁的方式:
在井盖下面加上电磁锁,可以采用手动或自动的方式打开和关闭井盖。但这种井盖最大的问题是锁和井盖在一起,而井盖需要经常随外力,因而锁的寿命不长,影响井盖的防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可有效保障隧道的安全使用的防盗井盖监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防盗井盖监控系统,包括安装于隧道人孔内并位于道路井盖下的防盗井盖,监控所述防盗井盖动静的红外线报警器,对所述防盗井盖区域进行摄像的摄像机;
所述防盗井盖包括安装于所述隧道人孔内的安装架,可开合的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的盖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的电子锁;
所述盖板的侧向开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电子锁包括锁体以及可从所述锁体伸缩并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的锁轴;
所述电子锁、红外线报警器以及摄像机均与监控室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横条,所述盖板包括面盖以及沿所述面盖的边沿向下垂直延伸的裙边,所述裙边设置有卡接所述横条的卡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裙边。
进一步的,所述面盖上设置有拉手。
进一步的,所述面盖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防盗井盖,包括安装于隧道人孔内并位于道路井盖下的安装架,可开合的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的盖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架上的电子锁;
所述盖板的侧向开设有第一通孔;
所述电子锁包括锁体以及可从所述锁体伸缩并可插入所述第一通孔的锁轴;
所述电子锁与监控室进行通信。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横条,所述盖板包括面盖以及沿所述面盖的边沿向下垂直延伸的裙边,所述裙边设置有卡接所述横条的卡口。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开设于所述裙边。
进一步的,所述面盖上设置有拉手。
进一步的,所述面盖上设置有第二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盗井盖监控系统,通过防盗井盖、红外线报警器、摄像机可有效保障隧道的安全使用,并且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未经授权行为的认定证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盗井盖,可有效保障隧道的安全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盗井盖的盖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盗井盖的盖板的裙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盗井盖的盖板的安装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盗井盖监控系统安装于隧道人孔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防盗井盖监控系统的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2、3、4、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防盗井盖监控系统,包括安装于隧道人孔5内并位于道路井盖4下的防盗井盖1,监控防盗井盖1动静的红外线报警器2,对防盗井盖1区域进行摄像的摄像机3;
防盗井盖1包括安装于隧道人孔5内的安装架11,可开合的安装于安装架11上的盖板12,设置于安装架11上的电子锁13;
盖板12的侧向开设有第一通孔123;
电子锁13包括锁体131以及可从锁体131伸缩并可插入第一通孔123的锁轴132;
电子锁13、红外线报警器2以及摄像机3均与监控室6进行通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48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