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密度电法的电极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5109.2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6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徐浩;李端有;杨胜梅;唐维钰;邹双朝;宁晶;付代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武汉科岛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3/00 | 分类号: | G01V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孔敏 |
地址: | 43001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电极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勘探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密度电法的电极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高密度电法是在常规电法勘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勘探方法,它以岩土体导电性差异为基础,可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测量,数据的采集与保存全部实现自动化,一次布极可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具有直观、高效、高分辨率、高精度等特点,可用于堤坝的隐患探测、江河水位探测、地下水位探测、地质构造探测、路基检测、环境检测等。
在进行高密度电法勘探时,经常会出现一个排列的几根电极因为地层表面的混凝土或基岩的出露而无法插入地下,针对这样的情况,在勘探的过程中一般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在混凝土或基岩的表面放上一层土,再将电极插入土中,但由于很多地方取土很困难,而且电极与土的接触也不好,这样不仅降低了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的效率,同时也对勘探的精度也有影响。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密度电法的电极辅助装置,在进行高密度电法勘探的过程中遇到地层表面有混凝土或基岩出露等情况时,采用该辅助装置能快速的完成电极的布设与数据的采集,降低工作人员的体力负担,提高勘探的效率和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密度电法的电极辅助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固定塑料管的支架、位于塑料管中的塑料压板及将塑料管的两端开口密封的底部塑料盖和顶部塑料盖,底部塑料盖和塑料压板之间装填13-14厘米深的粘土,所述塑料压板用于将粘土压实;所述塑料压板和顶部塑料盖的上分别设有对应的通孔,在使用时电极从顶部塑料盖、塑料压板中间的通孔插入到粘土中。
进一步地,塑料管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塑料管的直径10-12厘米,高度15-18厘米。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为环绕设在塑料管下部外壁的环形架,支架上设置三根伸缩支撑杆。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半径为10-12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采用该高密度电法的电极辅助装置,在进行高密度电法勘探的过程中遇到地层表面有混凝土或基岩出露的情况时,能快速的完成电极的布设与数据的采集,降低工作人员的体力负担,提高勘探的效率,另外,采用该辅助装置,还能降低电极的接地电阻,从而提高勘探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密度电法的电极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塑料管,2-底部塑料盖、3-粘土、4-塑料压板、5-顶部塑料盖,6-通孔,7-支架,8-伸缩支撑杆,9-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高密度电法的电极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高密度电法的电极辅助装置包括两端开口的塑料管1、固定塑料管1的支架7、位于塑料管1中的塑料压板4及将塑料管1的两端开口密封的底部塑料盖2和顶部塑料盖5。塑料管1可为圆柱形筒状结构,塑料管1的直径10-12厘米,高度15-18厘米,底部塑料盖2和塑料压板4之间装填13-14厘米深的粘土3,所述塑料压板4用于将粘土3压实。所述塑料压板4和顶部塑料盖5的上分别设有对应的通孔6,在使用时电极9从顶部塑料盖5、塑料压板4中间的通孔6插入到粘土3中。
所述支架7为环绕设在塑料管1下部外壁的环形架,支架7上设置三根伸缩支撑杆8,便于将塑料管1稳固地制成在混凝土或基岩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过程为:将塑料管1放在混凝土或基岩表面,在塑料管外表面连接支架7,并打开、伸长三根伸缩支撑杆8;将粘土3放入圆柱型塑料管1内,往粘土3中加少量的盐水,以增加粘土3的导电性。将塑料压板4放入塑料管1内,塑料压板4的直径比塑料管1的直径略小,约为10.4厘米,并用力按压,使塑料管1内的粘土3与混凝土或基岩表面充分接触,同时也增强粘土的密实度,降低电极的接地电阻;塑料压板4和顶部塑料盖5中间钻一个半径为10-12mm的通孔6,将电极9从顶部塑料盖5和塑料压板4中间的通孔6插入到粘土3中,测量结束后用底部塑料盖2盖住塑料管1底部,方便下次使用。
该装置方便、快捷,在布设电极的过程中遇到地层表面有混凝土或基岩出露的情况时,能快速的完成电极的布设与数据的采集,降低工作人员的体力负担,保证了电极与土的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勘探的效率和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武汉科岛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武汉科岛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51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乘客门防夹系统
- 下一篇:叉臂式玻璃升降器的主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