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柴油发动机机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5941.2 | 申请日: | 2013-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2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贾新颖;陈东歌;周逢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雷沃动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F1/10 | 分类号: | F02F1/10;F02F1/1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刘英梅 |
地址: | 300402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柴油发动机 机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机体。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时,机体承受拉、压、弯、扭等不同形式的机械负荷,同时还因为气缸壁面与高温燃气直接接触而承受很大的热负荷。因此,机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且耐磨损和耐腐蚀,并应对气缸进行适当的冷却,以免机体损坏和变形。机体也是最重的零件,应该力求结构紧凑、质量轻,以减小整机的尺寸和质量。
目前的柴油发动机机体结构,水套仅有一个缸与整个发动机水套连通,受水流阻力的影响,各缸冷却效果呈逐渐递减趋势。同时由于机体内径小,导致排量较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维修方便、冷却效果好的柴油发动机机体。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柴油发动机机体,包括机体,所述机体毛坯缸孔直径增加,所述机体上并排依次设置有若干缸,缸与缸之间通过缸壁上设置的通孔或“U”形槽连通,所述缸的内壁上部设置有水套。
所述机体上并排依次设置有第一缸、第二缸、第三缸、第四缸、第五缸和第六缸,所述第一缸、第二缸和第三缸相邻缸之间通过“U”形槽连通,第所述三缸和第四缸的中心距大于其余相邻缸的中近距,所述第三缸和第四缸之前通过缸壁上设置的通孔连通,所述第四缸、第五缸和第六缸相邻缸之间通过“U”形槽连通,所述第一缸、第二缸、第三缸、第四缸、第五缸和第六缸的内壁上部各设有一个水套出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不变更机体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将机体总成更改为湿式缸套,同时将机体毛坯做相应更改,加大机体缸孔直径,增加了发动机的排量,同等外形尺寸的机体提升了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输出。各缸连通处打通,使冷却水可以在各缸之间流通,保证了缸体顶部的冷却效果,同时机体其他结构不变,不影响机体整体的强度,各缸水套保证了机体顶部水套与机体整个冷却水套的连通。同时,该结构在铸造过程中造型和清砂容易,加工过程不需要变更现有机体加工设备,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
图1中,1.第一缸,2.第二缸,3.第三缸,4.第四缸,5.第五缸,6.第六缸,7.通孔,8.“U”形槽,9.水套出口,10.机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一种柴油发动机机体,包括机体10,机体10毛坯缸孔直径增加,机体10上并排依次设置有第一缸1、第二缸2、第三缸3、第四缸4、第五缸5和第六缸6,第一缸1、第二缸2和第三缸3相邻缸之间通过“U”形槽8连通,第三缸3和第四缸4的中心距大于其余相邻缸的中近距,因此,第三缸3和第四缸4之前通过缸壁上设置的通孔7连通,第四缸4、第五缸5和第六缸6相邻缸之间通过“U”形槽8连通,第一缸1、第二缸2、第三缸3、第四缸4、第五缸5和第六缸6的内壁上部各设有一个水套出口9。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在不变更机体外形尺寸的情况下,将机体总成更改为湿式缸套,同时将机体毛坯做相应更改,加大机体缸孔直径,增加了发动机的排量,同等外形尺寸的机体提升了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输出。各缸连通处打通,使冷却水可以在各缸之间流通,保证了缸体顶部的冷却效果,同时机体其他结构不变,不影响机体整体的强度;缸孔内壁一周被水套包围,各缸水套联通,各缸水套出口保证了机体顶部水套与机体整个冷却水套的连通。同时,该结构在铸造过程中造型和清砂容易,加工过程不需要变更现有机体加工设备,维修方便。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雷沃动力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雷沃动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594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