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6156.9 | 申请日: | 2013-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0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熊程飞;黎法运;陈强;李朋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0 | 分类号: | F04B3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陈振;李双皓 |
地址: | 51911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设置有分液器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目前,压缩机的分液器弯管、壳体吸气管、泵体吸气管都是采用铜管,分液器弯管与壳体吸气管、泵体吸气管的焊接都是采用火焰钎焊,需要专业的焊接工人,环境恶劣,焊接接头质量较差,焊接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产生的气体对人体和环境危害较大,且明火生产具有较大的消防隐患。
鉴于上述缺陷,本发明人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发明创造。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零件消耗成本高、应力不合格等问题,提供一种减少生产成本、解决分液器弯管应力不合格等问题的压缩机。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压缩机,包括分液器本体、泵体和壳体,泵体和分液器本体安装在壳体内,所述分液器本体设置有分液器弯管,所述泵体设置有泵体吸气管,所述壳体设置有壳体吸气管,所述分液器弯管与所述泵体吸气管连接,所述壳体吸气管套装在所述泵体吸气管的外侧;
所述分液器弯管、所述泵体吸气管及所述壳体吸气管均由钢管制成。
上述目的还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其中,所述分液器弯管的一端与所述分液器本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泵体吸气管连接;
所述分液器弯管与所述泵体吸气管连接一端的内径与所述泵体吸气管的内径相一致。
其中,所述壳体吸气管位于所述分液器弯管与所述泵体吸气管的连接处;
所述壳体吸气管的内径与所述泵体吸气管的外径相适应。
其中,所述分液器弯管与所述泵体吸气管通过焊接方式固定,且所述壳体吸气管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所述泵体吸气管的外侧。
其中,所述分液器弯管与所述泵体吸气管为一体。
其中,所述壳体吸气管套装在为一体的所述分液器弯管与所述泵体吸气管的外侧,并通过焊接方式一体化固定。
其中,所述分液器弯管、所述泵体吸气管与所述壳体吸气管为一体。
其中,为一体的所述分液器弯管、所述泵体吸气管与所述壳体吸气管通过焊接方式一体化固定在所述壳体上。
其中,所述焊接方式为电阻焊、激光焊或等离子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将分液器本体的分液器弯管、泵体的泵体吸气管及壳体的壳体吸气管采用钢管制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采用钢结构的分液器弯管能够保证应力承受符合要求,降低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一实施例中分液器弯管、泵体吸气管与壳体吸气管焊接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泵体吸气管与壳体吸气管焊接时电极放置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分液器弯管与焊接好的泵体吸气管和壳体吸气管焊接时电极放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另一实施例中为一体的分液器弯管和泵体吸气管与壳体吸气管焊接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为一体的分液器弯管和泵体吸气管与壳体吸气管焊接时电极放置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再一实施例中为一体的分液器弯管、泵体吸气管和壳体吸气管与壳体焊接的剖视图;
图7为图6所示的为一体的分液器弯管、泵体吸气管和壳体吸气管与壳体焊接时电极放置的剖视图;
其中:
100-分液器弯管;
200-泵体吸气管;
300-壳体;
310-壳体吸气管;
400-环形密封圈;
500-电极
510-第一电极;
520-第二电极;
600-一体化吸气管;
700-一体化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压缩机,包括分液器本体(未示出)、泵体(未示出)和壳体300,泵体和分液器本体安装在壳体300内,分液器本体设置有分液器弯管100,泵体设置有泵体吸气管200,壳体300设置有壳体吸气管310,分液器弯管100与泵体吸气管200连接,壳体吸气管310套装在泵体吸气管200的外侧。
分液器弯管100、泵体吸气管200及壳体吸气管310均由钢管制成,采用钢管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同时能够保证应力承受符合要求,降低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61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阀的阀芯座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辅助卸饼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