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圈感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7074.6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2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赵楠贤;李晓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重集团常州华冶轧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6/36 | 分类号: | H05B6/36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朱晓凯 |
地址: | 21313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感应炉用的多圈感应器,属于机械加工领域。
背景技术
根据感应加热的原理,所有感应加热熔炼炉(中频熔炼炉、超音频熔炼炉、电磁加热熔炼炉),都需要一个感应圈。而传统的感应圈,一般采用硅钢片导磁体进行磁场趋向,提高加热效率,加热高度设计值为90mm,如果同样的方式高度超过120mm后中心温度与边缘温度差异很大。本实用新型设计高度为565mm,工件在感应器内散热较少,整个加热面达到500mm以上,中心与两端的温差也符合工艺要求,对于有深淬硬层要求的工件可以很好的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圈感应器,通过将排列整齐的感应线圈浇注到绝缘壳体中,减小工件在感应器内的散热,使感应器中心与两端的温度更加接近。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圈感应器,包括隔热绝缘壳体,所述壳体内部浇注有整体包扎的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内部设有感应导体,外部设有绝缘层,且感应线圈由两组周向并列的上下两部分线圈组成,所述线圈纵向整齐紧密排列,且尾端设有管接头,上下两部分线圈底部均设有一支撑作用的固定板;所述壳体下部周向设有若干个测温孔,中部周向均布若干个吊装孔。减小工件在感应器内的散热,使工件受热均匀,减小中心与边缘的温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感应线圈匝数为40+2匝,上部分线圈为20+2匝,下部分线圈为20匝。匝数较多,有利于加快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壳体的高度为500mm-600mm,较高的加热面使整个装置更加保温,避免热量流失。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绝缘层由外向内分别设有白纱带、玻璃纤维带、云母带和黄蜡带,多层绝缘材料的紧密包裹,保证了产品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工件受热均匀,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半剖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半剖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的旋转剖视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放大图;
附图标号:1-壳体、2-测温孔、3-吊装孔、4-感应线圈、5-固定板、6-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附图1与附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圈感应器,包括隔热绝缘壳体1,所述壳体1的高度为565mm,壳体1内部浇注有整体包扎的感应线圈4,所述感应线圈4内部设有感应导体,外部设有绝缘层6,且感应线圈4由两组周向并列的上下两部分线圈组成,参见附图3,所述线圈纵向整齐紧密排列,且尾端设有管接头,上下两部分线圈底部均设有一支撑作用的固定板5。
所述壳体1下部周向设有两个测温孔2,中部周向均布四个吊装孔3。所述感应线圈4匝数为40+2匝,上部分线圈为20+2匝,下部分线圈为20匝,尾端通过焊接连接。参见附图4,所述绝缘层6由外向内分别设有白纱带、玻璃纤维带、云母带和黄蜡带。
整个装置相较传统感应器,工件在感应器内散热较少,整个加热面达到500mm以上,中心与两端的温差也符合工艺要求,对于有深淬硬层要求的工件可以很好的满足要求。感应导体依次紧密包扎绝缘层6,分组包扎后,再以A-F、G-L两个6组整体包扎,使整个结构更加紧凑。外圈设有的四个吊装孔,方便进行机械操作,节省人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重集团常州华冶轧辊有限公司,未经一重集团常州华冶轧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70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