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灯光自动开启切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8203.3 | 申请日: | 2013-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16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锋;邓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710048***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灯光 自动 开启 切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子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灯光自动开启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远近光切换主要通过驾驶员手动操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夜间行车应当在距相对方向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在窄路、窄桥和非机动车会车时不能使用远光灯。对于汽车灯光的使用,做出了严格的规定。驾驶员在夜间驾驶机动车时,需要频繁切换汽车远、近光灯,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驾驶员更易疲劳。同时,灯光切换不及时,驾驶员滥用灯光,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灯光自动开启切换装置,解决了现有汽车灯光因手动切换不及时和使用不当易引发交通事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灯光自动开启切换装置,包括光线传感器,光线传感器通过模数转换器与微控制器相连,微控制器还分别连接有稳压器、车灯控制装置、液晶显示屏和蜂鸣器。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光线传感器的电路结构包括分别与电源正极相连的NPN型三极管和光电三极管,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与光电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分别与滑动变阻器和模数转换器相连。
光线传感器设置在车头前部。
光电三极管的型号为3DU5D。
NPN型三极管的型号为S9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灯光自动开启切换装置,通过光强检测器和微控制器控制灯光自动开启以及远近灯光的自动切换,减少驾驶员的操作,解决了现有汽车灯光因手动切换不及时和使用不当易引发交通事故的问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证了行车安全,有效降低由于灯光滥用而引发的各类安全事故,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灯光自动开启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灯光自动开启切换装置光强检测器装置的电路图。
图中,1.微控制器,2.光线传感器,21.NPN型三极管,22.光电三极管,23.滑动变阻器,3.模数转换器,4.稳压器,5.车灯控制装置,6.液晶显示屏,7.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汽车灯光自动开启切换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在车头前部的光线传感器2,如图2所示,光线传感器2的电路结构包括分别与电源正极相连的型号为S9013的NPN型三极管21和型号为3DU5D的光电三极管22,NPN型三极管21的基极与光电三极管22的发射极相连,NPN型三极管21的发射极分别与滑动变阻器23和模数转换器3相连,微控制器1还分别连接有稳压器4、车灯控制装置5、液晶显示屏6和蜂鸣器7。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为:光线传感器2将感应到的光线强弱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3转换为数字信号,交由微控制器1处理。通过对微控制器1编写程序进行判断,当光照强度小于某一设定值时,可判定当前为夜间行车,汽车前照灯开启;当光照强度始终小于某一固定值时,可判定道路光线暗,并且对向无来车,切换远光灯;在此期间,若光照强度增大,可判定对向有来车,或此路段光线良好,此时切换近光灯;若光照强度在短时间内再次减小,则切换远光灯;当光照强度持续大于某一设定值时,可判定当前光线良好,不需要开启灯光,灯光关闭,以此来实现灯光的自动开启及切换。
如图2所示,光照控制流过光电三极管22的电流大小,该电流经过NPN型三极管21被放大,NPN型三极管21的发射极经过滑动变阻器23接电源地,电压由NPN型三极管21的发射极输出,该电压的变化幅度可通过滑动变阻器23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理工大学,未经西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82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