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锥型承插口的缠绕管及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8357.2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38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魏作友;王松青;颜清云;林勇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S3/00 | 分类号: | F16S3/00;B29C53/80;B29C33/00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雪莹 |
地址: | 362801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锥型承 插口 缠绕 及其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缠绕管,特别是涉及一种缠绕管的插口。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缠绕管1’其一端为承口11’,另一端为插口12’,两个缠绕管1’的承口11’和插口12’承插在一起后,通过电熔使承口11’的内壁和插口12’的外壁熔接在一起。
采用现有的模具成型缠绕管1’时,模具对应承口11’和插口12’处均为平角,既没有向外张开也没有向内缩小。这样成型后,缠绕管1’的插口12’均向内收缩,特别是当承口11’的收缩变形大于插口12’的收缩变形时,当一个缠绕管1’的插口12’插进另一个缠绕管1’的承口11’内,插口12’就很难插进承口11’内,承口11’和插口12’之间的承插配合较差。而且缠绕管1’在成型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当插口12’的成型尺寸小于设计尺寸时,就会导致插口12’更难插进承口11’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承插匹配性的具有锥型承插口的缠绕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能提高承插匹配性的具有锥型承插口的缠绕管模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有锥型承插口的缠绕管,所述承口呈喇叭状向外张开,并形成5-10度的张角,所述插口呈内缩状,并形成5-10度的缩角。
所述张角和所述缩角分别为5-6度。
所述插口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圈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套设有密封圈。
所述密封圈具有多道凸脊。
所述密封圈上开有多个孔。
所述孔靠近所述凸脊设置。
一种具有锥型承插口的缠绕管模具,模具成型缠绕管的承口处呈喇叭状向外张开,并形成5-10度的张角,模具成型缠绕管的插口处呈内缩状,并形成5-10度的缩角。
所述张角和所述缩角分别为5-6度。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锥型承插口的缠绕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一个缠绕管的插口插进另一个缠绕管的承口内,承口越插越深时,具有张角的承口的外壁能够与具有缩角的插口的内壁形成良好的插接;即使缠绕管的承口和插口在成型、冷却过程存在一起的误差、冷却后承口和插口的直径缩小,具有缩角的插口也能插进承口内,从而确保了两个缠绕管的承口和插口之间的良好插接配合。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锥型承插口的缠绕管模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模具成型缠绕管的承口处呈喇叭状向外张开,此张角为5-10度,模具成型缠绕管的插口处呈内缩状,并形成5-10度的缩角,采用此模具所成型的缠绕管的承口和插口之间能够形成良好插接配合。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缠绕管的承口和插口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锥型承插口的缠绕管的承插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锥型承插口的缠绕管的承口和插口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
缠绕管 1’ 承口 11’
插口 12’ 缠绕管 1
承口 11 插口 12
张角 α 缩角 β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2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锥型承插口的缠绕管1,其一端为承口11,另一端为插口12。承口11呈喇叭状向外张开,并形成5-10度的张角α,较佳地,此张角α为5-6度。插口11呈内缩状,并形成5-10度的缩角β。
当一个缠绕管1的插口12插进另一个缠绕管1的承口11内,承口11越插越深时,具有张角α的承口11的外壁能够与具有缩角β的插口12的内壁形成良好的插接;即使缠绕管1的承口11和插口12在成型、冷却过程存在一起的误差、冷却后承口11和插口12的直径缩小,具有缩角β的插口12也能插进承口11内,从而确保了两个缠绕管1的承口11和插口12之间的良好插接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插口12的外表面上设有一圈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套设有密封圈。密封圈具有两道或更多道凸脊,当一个缠绕管的插口12插进另一个缠绕管1的承口11内时,随着承口11的插入深度,两个凸脊分别能够抵顶在承口11的内壁上,进一步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密封圈上开有多个孔,以抵消密封圈在承插过程中受到挤压而产生的变形,避免由于变形空间不够而使承口11的外壁向外鼓。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较佳实施例,密封圈上的孔靠近凸脊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纳川管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83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件清理分拣装置
- 下一篇:一种离心机用润滑脂自动添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