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耕作机械履带行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8729.1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12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陈钰伟;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四方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5/14 | 分类号: | B62D55/1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李德强 |
地址: | 3213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耕作 机械 履带 行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耕作机械,特别是一种履带式耕作机械的履带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履带式耕作机械的承重轮圆心高度都在同一水平线上,当履带式耕作机械在较硬路面行走时,第一个承重轮处履带花纹与路面相互作用的过程短暂,履带花纹变形较大,瞬间产生了一个巨大的作用力,使作业机械产生较大的抖动。另一方面,各个承重轮与履带作用点之间的距离等于或接近于履带节点距离,会出现承重轮同时接触履带花纹和同时离开履带花纹的情况,这时由于多处履带花纹发生较大变形的累加,也会产生巨大的作用力,使作业机械产生较大的抖动。而上述的抖动现象会使操作者产生一种强烈的不适应感,需要避免。
当履带式耕作机械在过较高障碍物时,会有接近半个车体离地的抬头现象,如果离地部分车体的高度过高的话,会有很大的势能,在车体回落过程中,势能转换为动能,在车体落地的一瞬间,动能又会转换为一个巨大的作用力,使操作者有明显的颠簸感,抬头现象不仅使操作者不舒服,而且对人和机器的安全都构成巨大的危险。
在工作过程中,与轴套接触的行走梁管壁是容易产生裂纹现象的部位,此处严重影响到了行走梁的使用寿命,需要进行优化设计。为此,许多生产厂家和有识之士进行了开发和研制,但至今尚未有较理想的产品面世。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机械强度高、平地行走平稳、过田埂过程平顺、无明显抖动和抬头现象的耕作机械履带行走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它包括行走梁、多个承重轮、中间托轮,所述的承重轮和中间托轮通过轮座可转动地设置在行走梁上,所述第一个承重轮和中间托轮的圆心高于其余承重轮的圆心,各个承重轮圆心之间的间距不被履带的节距除尽。
所述的轮座包括轴套、平面加强板和三角形加强板,轴套焊接固定在行走梁上,平面加强板焊接固定在轴套上方的行走梁上,三角形加强板焊接固定在平面加强板与轴套之间。
所述的行走梁上固定有用来安装履带防脱杆的导向座。
所述行走梁的两端对应固定有前封板和后封板。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一是由于第一个承重轮和中间托轮的圆心高于其余承重轮的圆心,各个承重轮圆心之间的间距不被履带的节距除尽,在行走过程中可以避免产生巨大的作用力,从而解决了耕作机械的抖动现象,在过田埂过程中可以减少抬头现象,行走平稳,过田埂平顺。二是由于在轴套上增加平面加强板和三角形加强板,机械强度高,可以避免轴套产生裂纹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行走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行走梁,2承重轮,3中间托轮,4导向座,5前封板,6后封板,7平面加强板,8三角形加强板,9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耕作机械履带行走装置的具体实施方案,它包括行走梁1、多个承重轮2、中间托轮3,所述的承重轮2和中间托轮3通过轮座可转动地设置在行走梁1上,所述第一个承重轮2和中间托轮3的圆心高于其余承重轮2的圆心,各个承重轮2圆心之间的间距不被履带的节距除尽,可以在行走过程中避免产生抖动现象,在过田埂过程中可以减少抬头现象。所述的轮座包括轴套9、平面加强板7和三角形加强板8,轴套9焊接固定在行走梁1上,平面加强板7焊接固定在轴套9上方的行走梁1上,三角形加强板8焊接固定在平面加强板7与轴套9之间,提高轴套9机械强度,使力量分配更加合理。
为了防止履带脱落,所述的行走梁1上固定有用来安装履带防脱杆的导向座4。所述行走梁1的两端对应固定有前封板5和后封板6。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出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基础上,所作出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四方集团公司,未经浙江四方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87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索桥双主缆整体索夹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软岩地区的隧道式锚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