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感应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69841.7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65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宁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V23/04;F21V21/088;F21V21/26;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11004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感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小型照明装置,具体说是一种便携式感应灯。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常会用到便携式照明灯具,如手电筒、头灯等。但是,使用手电筒需要占用一手来操作,在需要双手工作时则几乎无法使用,而必须采用头灯等其他照明装置。但是传统的头灯结构过于复杂,体积大而笨重,制造与使用成本高,不便于日常使用。此外,传统的头灯仅能佩戴在头部,光源与固定部分无法分离使用,功能单一,使用局限性高,使用不便。专利CN203162579U提供了一种功能更丰富,可以为用户解决更多问题的头灯。它包括灯头、电池盒和安装座,电池盒固定于安装座上,灯头固定于电池盒上;所述的灯头内安装有普通照明灯,普通照明灯连接有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灯头内还设有防雾灯和激光灯。但是,其存在以下缺陷:开关的操作方式为按压式或拨码式,当手上沾有污渍时操作开关会污染头灯与头灯载体(如帽檐);采用多节电池供电,使灯体过重,易导致灯体夹持不稳而脱落。综上所述,需要对现有的便携式照明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感应灯,解决了现有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使用不方便等等问题。其结构设计巧妙,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续航时间长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便携式感应灯包括光源、壳体、电池、开关、控制电路,其技术要点是:所述壳体底部设有旋转定位结构,旋转定位结构上铰接有夹持部,电池与控制电路设置在壳体内,光源设置在壳体前部,壳体前部还设有红外感应部。
优选的,所述控制电路包括红外感应模块、电源模块、单片机模块、光源模块,红外感应模块包括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器,红外接收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输入端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与光源模块的输入端相连。
为保证光源的稳定性,所述电源模块与稳压器相连。
所述旋转定位结构包括设置在壳体底部的固定端、设置在夹持部上的衔接端,衔接端铰接在固定端上。
为使用方便,所述开关为拨码开关或按钮开关。
为方便组装同时降低生产成本,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顶盖和底盖。为方便更换电池,所述顶盖上设有电池盖。为提高电池在壳体内的放置稳定性,所述底盖上设有电池槽。
为显著降低灯体的重量,所述电池为纽扣电池。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及积极的技术效果是:壳体底部设有旋转定位结构,旋转定位结构上铰接有夹持部,灯体可固定在任意位置(最理想位置为帽檐,用作头灯),将灯体夹持后,可任意旋转光源照射角度,使用方便。电池与控制电路设置在壳体内,光源设置在壳体前部,若选用纽扣电池不但减轻了灯体重量,使夹持更牢固,而且缩小了灯体的体积,更方便于携带。壳体前部还设有红外感应部,在启动开关后,即可通过红外感应模块控制光源的亮灭,而无需接触控制灯体上的开关,因此可有效避免固定灯体处被手弄脏。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续航时间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夹持部、2底盖、3光源、4顶盖、5插接部、6拨码开关、7凸棱、8电池槽、9电池盖、10铰接部、D1~D4二极管、D5~D8发光管、D9红外发光管、Q1~Q2三极管、S1总开关、P1红外接收器、P2单片机、P3电源稳压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宁,未经张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6984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矿灯
- 下一篇:带透明视窗的通花陶瓷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