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稳定性细颗粒粉尘给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1520.0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3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高翔;郑成航;骆仲泱;岑可法;倪明江;张涌新;施正伦;王毅;周劲松;方梦祥;程乐鸣;王勤辉;王树荣;余春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B65G43/08;B65G27/34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王桂名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性 颗粒 粉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保护领域,涉及一种气溶胶研究所需的给料装置,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细颗粒粉尘给料装置。
背景技术
大气气溶胶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固态和液态颗粒物的总称,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多在0.001~100μm 之间。尽管气溶胶在大气中的含量相对较少,但它在大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其突出的作用表现在气溶胶不仅对大气能见度、太阳散射和辐射、大气温度等具有较多影响,同时影响人类健康。研究表明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μg/m3,就会带来死亡风险的上升。浓度每增加10μg/m3,总的死亡风险会上升4%,心肺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近年来,雾霾天气受到各阶层广泛关注,作为雾霾天气的主要元凶之一的气溶胶治理力度加强,这大大带动气溶胶科学的发展。
实现细颗粒粉尘的精确稳定给料,对气溶胶研究至关重要,目前常见气溶胶发生装置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微型螺旋给料机
常用粉体输送装置,结构简单,是一种无扰性牵引构件的连续输送设备,它借助旋转螺旋叶片的推力将物料沿着基槽进行输送,通过控制螺杆转速调节单位时间给料量。该装置成本低廉,但给料稳定性比较差,超细颗粒易团聚在一起,不适用于超细颗粒给料。
2、雾化式多分散气溶胶发生器
通过雾化悬浮的单分散粒子来产生单分散气溶胶,通过加热装置快速蒸干得到固态颗粒,粒子浓度可以调节雾化器的流量来改变。该装置稳定性较好,但所生成气溶胶成分须可溶解于水,不适用于不能在液体中溶解的粉体颗粒发生。
3、电刷式气溶胶发生器
将粉末样品装入圆柱型存储容器中,通过活塞输送到旋转刷,旋转刷将准确输送一定量的样品到扩散头,在扩散头处, 通过喷嘴的加速,团聚的颗粒最终被分散输出。该设备精密度高,价格昂贵,仅适用于实验室应用。
4、微型电磁振动给料机
电磁振动给料机重盘与隔磁板上分别安装电磁铁和衔铁,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电磁场,通过磁力作用吸引料斗底部隔磁板下衔铁,带动料斗下降,弹簧板发生压缩形变,磁力减小趋近于零,料斗在弹簧板作用下恢复原位,如此做周期性螺旋圆周振动。粉体沿料斗内壁的螺旋槽成行向上行进,从料斗顶部出口出料。该装置具有以下缺点:(1)粉体在振动过程中因吸收空气中水蒸气后团聚,造成出料口堵塞,影响稳定给料;(2)振动给料由于粉体在料仓分布的不均匀性及质量变化造成给料量的不稳定性;(3)未能实现对颗粒物打散给料。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针对给料颗粒粒径小,易飞扬与团聚等特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稳定性细颗粒粉尘给料装置。
一种高稳定性细颗粒粉尘给料装置,所述给料装置固定于刚性支架上,给料装置与刚性支架之间采用减震材料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料装置包括一级给料装置、二级给料装置和三级给料装置;
所述一级给料装置包括第一料斗、刮板、以及控制刮板动作的变速电机,所述第一料斗外围设有加热装置,第一料斗顶部设有一加料口;
所述二级给料装置包括第二料斗、第一电磁振动机构和第一加重盘,所述第二料斗安装在第一电磁振动机构上,所述第一电磁振动机构包括第一隔磁板、第一电磁铁、第一衔铁和第一振动弹簧,所述第一隔磁板设置在第二料斗下端,第一电磁铁安装在第一加重盘上,第一衔铁安装在第一隔磁板下方,第一隔磁板与第一加重盘之间通过第一振动弹簧连接;所述第二料斗侧部设有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处设有对给料量进行监测的第一电容式传感器,第一出料口与第一文丘里管连接;
所述三级给料装置包括第三料斗、第二电磁振动机构与第二加重盘,所述第三料斗安装在第二电磁振动机构上,所述第二电磁振动机构包括第二隔磁板、第二电磁铁、第二衔铁和第二振动弹簧,所述第二隔磁板设置在第三料斗下端,第二电磁铁安装在第二加重盘上,第二衔铁安装在第二隔磁板下方,第二隔磁板与第二加重盘之间通过第二振动弹簧连接;第三料斗一端与第一出料口相连,另一端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处设有对给料量进行监测的第二电容式传感器,第二出料口与第二文丘里管连接;
所述三级给料装置与二级给料装置间设有消磁器,所述一级给料装置与二级给料装置之间通过柔性机构相连接,二级给料装置与三级给料装置之间采用活接连接;所述刚性支架上设有控制器,所述变速电机、加热装置、第一电磁振动机构、第二电磁振动机构、第一电容式传感器、第二电容式传感器分别连接至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15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