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位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2624.3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9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吴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9/00 | 分类号: | G05D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2038***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技术领域的液位测量与控制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液位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液位控制是在化工等工业生产中常见的过程控制,它对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一般情况是将一个容器中的溶液排放到另一个容器中,如果要控制第一个容器中液位的情况,则主要通过下述两种方法来实现:一是是用现场手阀调节,即是通过观察容器上的液位计的高度来控制手阀的开度从而达到控制容器液位的目的。但这种控制方法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去调节液位的稳定。二是用自调阀自动控制,即通过变送器来检测容器的液位,根据检测数据的大小来控制自调阀的开度从而达到液位稳定的目的。由于自调阀和变送器的价格都比较昂贵,使用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控制稳定且成本低的液位控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位控制装置,包括与两个容器的液体输送管道分别连接的两个旋转件,所述两个旋转件之间通过几字形管道对称连接,所述几字形管道的顶端水平管线上设有手动阀。
进一步,所述旋转件包括固定端与活动端,所述活动端中间设有与所述固定端连通的导管,所述导管套设在设于活动端端部的轴承内,导管与固定端连接处外设有轴封;所述导管与几字形管道连接,固定端与液体输送管道连接。
进一步,所述几字形管道上设有用于将其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件。
由于几字形管道的两端分别是与两个旋转件的导管进行连接的,由于导管在轴承内可自由转动,所以几字形管道以旋转件为支点进行180度的半圆转动。当水平管线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0度时,则液位为0;当水平管线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90度时,则液位为100%;当水平管线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θ度时,则液位表示为为sinθ。所以要控制容器中液位,则可通过设置几字形管道的水平管线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就可达到,并用固定件将几字形管道固定在其转动的半圆轨道上,使几字形管道固定为特定的角度,再通过手动阀来控制液体物料的进出,从而实现对容器放出液体的液位控制。
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1、本实用新型在两个容器之间设置两个旋转件与一个几字形管道,通过调节几字形管道的顶端水平管线所在的平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可实现对容器液位进行控制的目的;也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
2、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相对于自调阀控制成本低,且还不不需要提供阀门动作的仪表气源,节约成本与气源;另外也避免了因自调阀阀门动作滞后造成液位过高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容器,2-旋转件,2-1固定端,2-2轴封,2-3轴承,2-4导管,3-第二容器,4-几字形管道,5-手动阀,6-液体输送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液位控制装置,包括与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3的液体输送管道6分别连接的两个旋转件2,所述两个旋转件2之间通过几字形管道4对称连接,所述几字形管道4的顶端水平管线上设有手动阀5。几字形管道4上设有用于将其位置进行固定的固定件。
如图2所示,旋转件包括固定端2-1与活动端,所述活动端中间设有与所述固定端2-1连通的导管2-4,所述导管2-4套设在设于活动端端部的轴承2-3内,导管2-4与固定端2-1连接处外设有轴封2-2;所述导管2-4与几字形管道连接,固定端2-1与液体输送管道连接。
旋转件2是通过导管2-4与几字形管道4连接的,由于导管2-4是可以在轴承2-3内进行自动转动的,从而使得几字形管道4可以在水平面以上做180度的半圆转动。轴封2-2对导管2-4外周进行机械密封,隔绝旋转件两端液体介质的泄露。
进行液位控制时,先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第一容器1中的液体控制要求,来调整几字形管道4的顶端水平管线所在平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然后通过固定件将其固定后,再打开手动阀5,液体介质就从第一容器1的液体输送管道进入第一个旋转件,从其导管进入几字形管道4中,然后再进入第二个旋转件内,从其固定端出来后通过液体输送管道进入第二容器3中。达到设定的液位时,则自动停止输送。
以上实施例并非仅限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而进行修改或变动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淮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26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针菇生长环境湿度控制系统
- 下一篇:太阳能自动跟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