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插接头装配检验手钳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2700.0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7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崔晓波;龙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B7/02 | 分类号: | B25B7/02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4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头 装配 检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快插接头是否装配到位的工具,具体而言,是一种检验手钳。
背景技术
20世纪60至70年代,欧洲的商用车生产商发现,底盘气管路中的螺纹卡套管接头越来越成为限制产能提升的瓶颈,原因在于其繁琐的安装既限制了流水线上的装配速度,也增加了管路连接质量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福士公司在70年代初就参照整车厂的要求,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可以应用在气制动管路上的快速插接管接头,通称“快插接头”。在通过简单有效的限位机构实现管路快速连接的同时,又采用先进的软密封技术彻底摆脱了管路的气密性问题。
外插式快插接头总成由接头体、0型密封圈、0型防尘圈、螺母座、螺纹密封圈、橡胶垫圈、塑料卡簧组成。其中,接头体有一端为快插端,其余的为竹节端。
快插接头已经成为一个趋势,一些主流主机厂已经先后开始采用快插接头技术,但是伴随着快插接头的应用,新的问题也随之而生,在快速的生产节奏中,很容易出现快插接头插接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在行车过程中气管接头蹦出,出现制动失灵等安全问题,而且此处检验只能用手拔接头来检验是否插接到位,手抓的空间小,不好发力,检验的操作性很差,费时费力且检验成功率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快插接头装配检验手钳。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快插接头装配检验手钳,包括钳口上颚、钳口下颚、上钳柄和下钳柄,钳口上颚的后部与下钳柄的前部连为一体,钳口下颚的后部与上钳柄的前部连为一体,钳口上颚的后部与钳口下颚的后部通过铰轴铰接在一起,钳口上颚和钳口下颚的外侧面边缘垂直于外侧面分别固定有槽板,两个槽板前端开有相同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快插接头前端的凹槽和快插接头大小尺寸相匹配,检测时,将凹槽套在快插接头上,看是否能够撬开快插接头,从而检测出快插接头是否装配到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插接头装配检验手钳,利用杠杆原理,操作方便,且前端占用空间小,省时省力且成功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中,1-钳口上颚,2-钳口下颚,3-上钳柄,4-下钳柄,5-槽板,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快插接头装配检验手钳,包括钳口上颚1、钳口下颚2、上钳柄3和下钳柄4,钳口上颚1的后部与下钳柄4的前部连为一体,钳口下颚2的后部与上钳柄3的前部连为一体,钳口上颚1的后部与钳口下颚2的后部通过铰轴铰接在一起,钳口上颚1和钳口下颚2的外侧面边缘垂直于外侧面分别固定有槽板5,两个槽板前端开有相同的凹槽。
槽板5上的凹槽与快插接头大小尺寸相匹配,可以设置成多种规格。如通常使用的三种规格的快插接头为:NG6、NG8和NG12,就可以制作具有这三种大小凹槽的槽板,把槽板垂直于钳口上颚1和钳口下颚2焊接在其侧面。
如图1所示,上钳柄3下下钳柄4之间连接有弹簧6,在松开上下钳柄后,在弹簧6的作用两个钳柄自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不限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多种变形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与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和等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27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用夹取电路板的夹子
- 下一篇:一种拍照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