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轴机用旋转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2704.9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8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薛睿斌;陈钢;董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长城微光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08 | 分类号: | F16L27/08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32***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轴机用 旋转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转接头,完成在相对旋转的轴与轴之间气压的传输或负压传递。
背景技术
达到在相对旋转的轴与轴、或轴与其它回转零件之间气压的传输或负压传递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旋转接头。
旋转接头是机器气动机构中常用的元件,轴与轴通过旋转接头联接时既保证轴间的轴向位置,也要保证轴间的径向位置,同时也要完成气压的传输或负压传递,并保证传输效率大于85%。通过轴与旋转接头间软管的过渡联接,也可达到轴间气压的非直线传输。
针对实际生产中的单轴机负压传递,如图2所示,真空泵12与旋转接头17通过联接管13联接,实现负压的非直线传递,旋转接头17与设备旋转工作轴14通过密封管螺纹联接,真空卡具15与设备旋转工作轴14联接。以上所有联接件及部件均具有中空通道,真空泵12工作产生负压,通过一系列的通道联接,最终在设备旋转工作轴14的真空卡具15产生吸附力,使工件16牢靠吸附在设备的真空卡具15上。
旋转接头是一个重要的部件,设备主轴是高速旋转状态(1000转/分),而真空泵和联接管是静止不旋转,旋转接头的功用就是实现既要确保负压的有效传递,还要保证整个设备主轴的旋转工作。
在实际生产工作中会使用金刚砂,金刚砂会在真空吸具口被大量吸入真空管路,对各部件磨损较大,尤其是导致旋转接头磨损漏气或刺入金刚砂不能旋转。而且购买的标准件很多为塑料(或非金属)制件,损坏后基本不能维修,更换费用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密封良好的单轴机用旋转接头。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特征。
一种单轴机用旋转接头,包括壳体和中空的旋转主轴,壳体的前、后端分别设有挡盖I和挡盖II,挡盖I中部设有与壳体内部相通的通孔,壳体内沿轴向固定有三个轴承,最前端的轴承与前端挡盖I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阻隔空腔,旋转主轴从后端挡盖II穿过装入壳体内部,轴承与壳体内壁及旋转主轴的接触面密封,旋转主轴前端在第一阻隔空腔内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两个相对旋转的机构,旋转主轴与设备的旋转主轴通过管螺纹联接是旋转部分;挡盖I与真空发生器通过联接管连接是静止部分。两部分相对旋转,完成负压的有效传递。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为了提高挡盖与壳体连接处的密封性,挡盖I与挡盖II与壳体通过螺钉连接,连接处设有橡胶密封垫。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最前端轴承与旋转主轴的接触面上设有轴用弹性挡圈,从而固定轴承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主轴与壳体的相对旋转,完成负压传递或传输,安装三级轴承达到密封的作用,最小程度达到减少负压的损失。旋转接头制作简单,制造费用较低,工作可靠,寿命较长,适用于实际生产中批量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轴机用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旋转接头使用时的联接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旋转主轴,3-挡盖I,4-挡盖II,5-轴承,6-第一阻隔空腔,7-第二阻隔空腔,8-第三阻隔空腔,9-螺钉,10-橡胶密封垫,11-轴用弹性挡圈,12-真空泵,13-联接管,14-设备旋转工作轴,15-真空卡具,16-工件,17-旋转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单轴机用旋转接头,包括壳体1和中空的旋转主轴2,壳体1的前、后端分别设有挡盖I3和挡盖II4,挡盖I3中部设有与壳体1内部相通的通孔,壳体1内沿轴向固定有三个轴承5,最前端的轴承5与前端挡盖I3内壁之间形成第一阻隔空腔6,旋转主轴2从后端挡盖II4穿过装入壳体1内部,轴承5与壳体1内壁及旋转主轴2的接触面密封,旋转主轴2前端在第一阻隔空腔6内部。
三个轴承在壳体内形成三个阻隔空腔:第一阻隔空腔6、第二阻隔空腔7和第三阻隔空腔8,三个阻隔空腔间被轴承阻隔,防止气流的相互泄露,最终保证第一阻隔空腔内6中负压,确保负压在管路的有效传递。
如图1所示,挡盖I3和挡盖II4与壳体1通过螺钉9连接,连接处设有橡胶密封垫10。
如图1所示,最前端轴承5与旋转主轴2的接触面上设有轴用弹性挡圈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长城微光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长城微光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27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