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高频干扰的电源适配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3218.9 | 申请日: | 2013-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76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佘添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盈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6 | 分类号: | H02M7/06;H02M3/335;H02M1/44;H02M1/3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刘克宽 |
地址: | 523292 广东省东莞市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干扰 电源 适配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高频干扰的电源适配器电路。
背景技术
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电源变压器和整流电路组成,按其输出类型可分为交流输出型和直流输出型;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插墙式和桌面式。
现有技术的电源适配器电路一般都是装一个Y电容的,并且Y电容是连接在电路中变压器的初次级之间,Y电容的作用是滤除变压器在高频工作中产生的电磁干扰,以使EMI能容易通过,但是此种一个Y电容的电源适配器对于语音类产品会有高频杂音的干扰,会影响通话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抗高频干扰的电源适配器电路,该抗高频干扰的电源适配器电路可提高抗语音类产品的高频杂音的干扰的能力,改善通话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抗高频干扰的电源适配器电路,包括抗高频干扰的市电输入线路、EMI及整流滤波电路、高频变压器电路、PWM脉冲控制电路、二次侧整流滤波电路和输出稳压控制电路,抗高频干扰的市电输入线路的输出端与EMI及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EMI及整流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高频变压器电路的输入端连接,高频变压器电路的一路与PWM控制电路双向连接,高频变压器电路的另一路输出与二次侧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二次侧整流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输出稳压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输出稳压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PWM脉冲控制电路连接;抗高频干扰的市电输入线路包括Y电容CY1和Y电容CY2,Y电容CY1和Y电容CY2分别接于市电的火线与地之间以及零线与地之间。
其中,抗高频干扰的市电输入线路还包括保险丝F1、压敏电阻MOV1和热敏电阻NTC,保险丝F1和热敏电阻NTC串联接于市电的火线上,压敏电阻MOV1一端接于保险丝F1和热敏电阻NTC之间的节点,另一端接于市电的零线。
其中,EMI及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电容CX1、电解电容CE1、共模电感LF1、电阻R1、电阻R2、二极管D1至D4二极管,电容CX1的一端与电阻R1的一端、共模电感LF1的1脚连接,电容CX1的另一端与电阻R2的一端、共模电感LF1的2脚连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共模电感LF1的3脚分别与二极管D1的正极、D3的负极连接,共模电感LF1的4脚分别与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4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解电容CE1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二极管D4的正极均与电解电容CE1的负极连接后并接地。
其中,高频变压器电路包括电阻R5至电阻R7、电容C1、二极管D5和变压器T1,电阻R5的一端与电容CE1的正极、电阻R6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变压器T1的2脚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电阻R6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电阻R7的一端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与变压器T1的4脚连接。
其中,PWM脉冲控制电路包括二极管D6、稳压管二极管ZD1、电阻R3、电阻R4、电阻R8、电阻R24、电阻R21、电阻R12、电阻R23、电阻R22、电阻R10、电阻R9、电阻R11、电容CE2、电容C6、电容C3、电容C2、光耦U3的受光器U3B、开关管Q1和PWM控制芯片U1,电阻R3的一端与电解电容CE1的正极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与PWM控制芯片U1的电源脚VDD、电阻R8的一端、电阻R24的一端、电容CE2的正极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与变压器T1的5脚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与电阻R21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PWM控制芯片U1的RI脚连接,PWM控制芯片U1的GATE脚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电阻R22的一端、开关管Q1的栅极连接,开关管Q1的漏极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开关管Q1的源极与电阻R23的一端、电阻R10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电阻R11的一端连接,电阻R23的另一端与PWM控制芯片U1的SENSE脚、电容C2的一端连接,PWM控制芯片U1的FB脚与电容C3的一端、光耦的受光器U3B的集电极连接,变压器T1的3脚、电容CE2的负极、电阻R21的一端、电容C6的一端、控制芯片的接地脚GND、电容C3的另一端、光耦的受光器U3B的发射极、电容C2的另一端、电阻R22的另一端、电阻R10的另一端、电阻R9的另一端、电阻R11的另一端均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盈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盈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32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意式浓缩咖啡牛奶发泡器
- 下一篇:香烟制造方法以及香烟和对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