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螺旋铰刀式疏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5979.8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8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雷晓玲;杨程;杨白露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F3/92 | 分类号: | E02F3/92;E02F5/2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谭春艳 |
地址: | 40112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旋 铰刀 疏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疏浚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用螺旋铰刀将河道污泥挖去的螺旋铰刀式疏浚装置。
背景技术
因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在江河、湖泊和近海的底上沉积有很多污泥,为净化水质,整治环境和疏通航道,人们通常采用某些所谓疏浚机械来作清理。中国专利CN1082115C公开了一种螺旋铰刀式疏浚装置,包括电机、减速箱螺旋铰刀和输送机,所述输送机是由一机座、若干节由轴相连的螺旋式叶轮组件和一围住螺旋式叶轮组件并安装在基座上的筒形机壳构成的螺旋输送机,并且利用联轴节轴向的使螺旋式叶轮组件与螺旋铰刀固连。在圆形机壳的进口端的上部固连有沉箱,沉箱为一半圆形或盖形的罩体,使得螺旋铰刀上部包容在内,方便传输螺旋形铰刀搅动出来的泥沙,避免扩散,但是为了起到很好的密封作用,方便输送,沉箱必须将螺旋形铰刀包容在内,空隙少,也就是说沉箱的宽度和长度较小。这样在实际使用时,螺旋形铰刀在搅动河床上的泥沙时,泥沙还是会向上方和周围腾起,造成水域周围的二次污染。
其次,现有的螺旋铰刀均为圆柱形螺旋铰刀,在搅动泥沙时,轴和基座的受力大,能耗高,轴易断。其次圆柱形的螺旋形铰刀每次搅起的泥的量大,传送装置内易出现由于泥太满而卡死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不易卡死,轴和基座受力小,避免二次污染的螺旋铰刀式疏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螺旋铰刀式疏浚装置,包括电机(1)、减速箱(2)、输送机和螺旋形铰刀(4),所述输送机包括圆筒形机壳(3),所述圆筒形机壳(3)的进口端的输送机轴上连接有螺旋形铰刀(4),所述圆筒形机壳(3)的进口端上端连接有将螺旋形铰刀(4)包容在内的半圆形或盖形的沉箱(5),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形铰刀(4)为头端直径小于尾端的锥形螺旋形铰刀,所述沉箱(5)的右部向下倾斜靠近螺旋形铰刀(4)的上表面,所述沉箱(5)的上方还设有半圆形或盖形的罩子(6),所述罩子(6)的左侧下端通过弧形竖直支撑板固定在圆筒形机壳(3)的进口端的上方,所述罩子(6)的长度大于沉箱(5)的长度,所述罩子(6)的宽度大于沉箱(5)的宽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螺旋形铰刀设计成锥形,长度与现有的圆柱形螺旋形铰刀的长度一样,这样螺旋形铰刀的首部小,尾部大,重心偏后,且锥形铰刀的穿透力比圆柱形铰刀的穿透力大,减少轴和基座的受力。其次,铰刀的首部直径小于输送机圆筒形机壳的进口端的直径,每次搅起的泥沙的量也相对减少,不易出现由于输送机内泥太满而卡死的现象,最后,当输送机构采用泥泵抽泥时(泥泵直接安装在圆筒形机壳的进口端,而不采用叶轮),由于泵对绞刀首部抽吸力较小,锥形螺旋形铰刀的首部小,搅动的泥沙少,正好与之适应。
另外,在沉箱的上方设罩子,工作的时候,该装置以电动机端为支点,把绞刀部分倾斜放入水下,罩子的长度大于沉箱的长度,宽度大于沉箱的宽度,防止螺旋形绞刀工作时,搅动起的泥沙向上和四周扩散,避免二次污染。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形铰刀(4)的螺旋角为7-8°。
作为优选:所述螺旋形铰刀(4)的圆锥角(b)为14-18°。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实施容易,防止螺旋形绞刀工作时,搅动起的泥沙向上和四周扩散,避免二次污染,不易卡死,减少轴和基座受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螺旋形铰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圆筒形机壳、沉箱和罩子的安装示意图,此图为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59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