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方向盘支撑弹簧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6549.8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6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楼静先;楼芬娣;楼华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伊思灵双第弹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1/14 | 分类号: | F16F1/14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陆永强 |
地址: | 31181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方向盘 支撑 弹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弹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方向盘支撑弹簧。
背景技术
弹簧的用途非常广泛,几乎是一般机械不可缺少的元件,当其受外力作用时,即产生弹性变形,因而储存了应变能量并随机释出。在弹簧种类中的扭力弹簧是依靠其扭弹性产生摩擦力以传递动力或运动的弹簧,其各圈或是紧密围绕或是分开围绕,能适任扭转负荷,弹簧的两端可绕成用于安装定位的钩状或直扭转臂,即扭力弹簧的扭力输入端与输出端,例如应用在方向盘中扭力弹簧一般用于支撑方向盘。但是现有的新型方向盘支撑弹簧存在着:使用时易产生偏转力,安装不便,稳定性差,使用时易滑脱,易磨损,使用寿命短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扭力弹簧[申请号:201220459693.7],包括弹簧本体及设于弹簧本体两端的扭力输入端及扭力输出端,所述扭力弹簧包括两个对称的弹簧本体,所述对称的弹簧本体相邻的一端均设有扭力输出端,所述两个对称的弹簧本体的扭力输出端固定连接。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的扭力弹簧易产生偏转力的问题,但是该方案依然存在着:安装不便,稳定性差,使用时易滑脱,易磨损,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不易磨损,使用时稳定性强的新型方向盘支撑弹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新型方向盘支撑弹簧,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弹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体内侧下端均向内弯折形成垂直于弹簧体端面的连杆,所述的连杆弯折形成支撑杆,且两个支撑杆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的支撑杆分别与倾斜向上设置的U形连杆的两端一一对应且相连,所述的弹簧体的外侧上端向外延伸形成定位杆,所述的定位杆端部连接有开口朝向弹簧体且具有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的U形定位杆,所述的第一支杆与定位杆相连,所述的第二支杆连接有远离弹簧体方向且倾斜向下设置的插杆,所述的插杆端部设有向下延伸的收尾杆,所述的收尾杆与第二支杆相互平行且所述的收尾杆与第二支杆的相对应的内侧均设有第一耐磨层,所述的U形连杆的顶端的上侧设有第二耐磨层。该结构中,通过U形连杆支撑本弹簧的一端,并通过收尾杆与插杆固定本弹簧的另一端,使得整体稳定性高,另外收尾杆与第二支杆相互平行使得本弹簧使用时不易滑脱,本弹簧安装部均设有耐磨结构使得本弹簧在使用时不易磨损。
在上述的新型方向盘支撑弹簧,所述的收尾杆端部远离第二连杆的一侧设有经挤压形成的定位块,且所述的定位块呈楔形。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了防滑脱的效果。
在上述的新型方向盘支撑弹簧,所述的U形连杆与水平面形成第一夹角,且所述的第一夹角的大小为10°-20°。
在上述的新型方向盘支撑弹簧,所述的弹簧体、连杆、支撑杆、U形连杆、定位杆、U形定位杆、插杆与收尾杆连为一体式结构且均由一根杆状体卷绕而成。
在上述的新型方向盘支撑弹簧,所述的杆状体为钢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新型方向盘支撑弹簧,所述的弹簧体的圈数至少为2圈。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新型方向盘支撑弹簧的优点在于:双簧体设计,扭力大,使用时不易产生偏转力,安装方便,稳定性强,使用时不易滑脱,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弹簧体1、连杆2、支撑杆21、U形连杆3、定位杆4、U形定位杆5、第一支杆51、第二支杆52、插杆6、收尾杆7、定位块71、第一耐磨层8、第二耐磨层9、第一夹角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伊思灵双第弹簧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伊思灵双第弹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65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