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具冷却水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6641.4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30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兵;杨振;陈宗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晟扬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73 | 分类号: | B29C45/73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冷却 水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具体涉及注塑模具的冷却水路。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模具将树脂材料射入金属模型后得到具有一定形状的制品。为了控制注塑模具的温度,在模具上还有使冷媒(温水或油)通过的冷却水路。冷却水路不仅能控制注塑模具的温度而且可以加速产品冷凝,注塑成型。现有模具的冷却水路分布松散,降温冷却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密排列的模具冷却水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模具冷却水路,包括多条位于模具内部的第一水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水路一端位于模具表面,其另一端位于模具内部;每条上述第一水路相互平行;每条上述第一水路上连接有2条或2条以上的垂直于上述第一水路的第二水路;上述第二水路一端与第一水路连接,其另一端位于模具表面;上述第一水路与注塑成品之间的距离为8~12mm,每条上述第一水路之间的距离为27~35mm。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水路围绕上述注塑成品的外周轮廓分布,并且位于上述注塑成品的外周轮廓的内侧或外侧。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水路与注塑成品外周轮廓之间的距离为11~36mm。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具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水路垂直于注塑成品。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孔径为8~12mm。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具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水路与注塑成品之间的距离为10mm,每条上述第一水路之间的距离为30~34mm,上述第一水路和第二水路的孔径为10mm。
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模具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每条上述第一水路等距均匀排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减小第一水路之间的距离,增加第一水路的排列密度,能够增加冷却面积提升冷却速度。缩小第一水路与注塑成品的距离,提供冷却效率,缩短成型周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
10-模具,11-第一水路,12-第二水路,20-注塑成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的介绍。
如图1、图2所示的模具冷却水路,包括多条位于模具10内部的第一水路11,第一水路11一端位于模具10表面,第一水路11另一端位于模具10内部,第一水路11的长度根据注塑成品20的大小调整,如图1所示,第一水路11位于模具10的一端超出注塑成品20的外周轮廓,使得注塑成品20的外周轮廓位于第一水路11的两端点之间;每条第一水路11相互平行。每条第一水路11上连接有2条或2条以上的垂直于第一水路11的第二水路12,第二水路12一端与第一水路11连接,第二水路12另一端位于模具10表面。第一水路11与第二水路12位于模具10表面的一端分别位于模具10相邻的表面。第一水路11与注塑成品20之间的距离为8~12mm,第一水路11与注塑成品20之间的距离较近可以提供冷却效率,每条第一水路11之间的距离为27~35mm,第一水路11之间紧密排列,增加冷却面积提升冷却速度。
为了使注塑成品的外周轮廓处可以尽快冷却,第二水路12围绕注塑成品20的外周分布,并且位于注塑成品20的外周轮廓的内侧或外侧。第二水路12与注塑成品20外周轮廓之间的距离为11~36mm。
第二水路12垂直于注塑成品。第二水路12和第一水路11连接,并且第二水路12和第一水路11均与模具10表面连接,即与外界联通,供冷却水流入,进行冷却。第一水路11和第二水路12的孔径为8~12m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水路11与注塑成品20之间的距离为10mm,每条第一水路11之间的距离为30~34mm,第一水路11和第二水路12的孔径为10mm。每条第一水路11之间的距离根据模具的结构而定,可以等距均匀排列,也可以根据需要间距不完全相等。优选每条第一水路11等距均匀排列。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晟扬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未经晟扬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66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互扰部3dB电桥的同频合路器
- 下一篇:一种自对位裁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