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气流量智能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6782.6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0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东;刘万康;刘万群;刘程鹏;池万养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美德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7/00 | 分类号: | G05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4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流量 智能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燃气流量智能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天然气流量调节装置中由减压阀与气体流量调节阀组成,由于气压低,气体的压缩比大,调节装置的调节精度低等原因造成了在传统的天然气流量控制时控制误差大,调节缓慢,并需要人工不断调节等诸多的不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由于在当前国内外还没有专门的气体流量调节装置,因此开发智能流量控制装置,对提高天然气的燃烧效率,产生较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很大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燃气流量智能控制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气流量智能控制装置,包括调节阀、流量控制装置、气体流量计和压力变送器,所述调节阀、所述压力变送器和所述气体流量计均安装在燃气管上,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调节阀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流量控制装置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气体流量计的信号输出端和所述压力变送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具体地,所述流量控制装置上还设置有开关机信号输入端和火力信号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燃气流量智能控制装置,通过燃气流量信号、燃气压力信号、火力信号及燃气用具的开关机信号来调节流量控制装置的开度,从而使燃气流量满足燃气用具的要求,提高了天然气的燃烧效率,创造了较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燃气流量智能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流量控制装置,2-调节阀,3-压力变送器,4-气体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燃气流量智能控制装置,包括调节阀2、流量控制装置1、气体流量计4和压力变送器3,调节阀2、压力变送器3和气体流量计4均安装在燃气管上,流量控制装置1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与调节阀2的控制信号输入端连接,流量控制装置1的信号输入端分别与气体流量计4的信号输出端和压力变送器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流量控制装置1上还设置有开关机信号输入端和火力信号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有三种工作状态:远程状态、手动状态和自动状态。
远程状态这种工作状态,流量控制装置1不自动进行火力调节,而是通过火力信号输入端接收远程4-20MA开度控制信号,并根据火力信号输入端给信号调节装置开度。
手动状态这种工作状态,流量控制装置1不自动调节流量,而是人工通过开大、关小按键调节装置的开度,从而人工调节流量,达到调节火力的目的。
自动状态这种工作状态,当检测到系统开机状态时,流量控制装置1采集火力信号,并根据火力信号计算自动调节燃气流量,当计算流量小于下限设定值时,以下限设定值作为控制目标,当超过上限设定值时,以上限作为控制目标;当检测到系统处于关机状态时,控制装置采集燃气压力,并根据压力与控制装置开度的对应关系,调节到对应的开度;当检测到系统从关机状态转换为开机状态时,首先按设定时间延时,然后根据火力信号调节流量执行开机状态控制过程。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数字化控制思想,人机界面选用液晶显示屏,以全中文显示实时显示压力、流量等参数,流量控制装置1的电机选用具有启动转矩大、转矩惯性小特性的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装置采用固态继电器驱动,无机械动作开关元件,不会受到触点动作时间的限制,所以调节频率高,使用寿命长,反应速度快,保证执行器能可靠驱动电机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采用220Vac±10%(50Hz±2%)电源,其工作温度为-20~+55℃,输入信号为4~20mA电流信号或1-5VDC,控制精度为1%-9%(可任意设置),其响应时间可以根据各个不同的现场情况设置不同的调节参数以达到最佳响应时间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流量控制范围为300-600立方米,开机设定流量为350立方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美德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美德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67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