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舶过闸报道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9051.7 | 申请日: | 2013-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06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钊;王雪;宫彦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7B15/06 | 分类号: | G07B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报道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海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舶过闸报道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航海交通技术领域,船舶报到是收取规费和船闸调度基础及保证,其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船闸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甚至会影响到船闸的通航能力。通常,为了保障航运秩序,通常各船闸采用“先到先过、重点船舶另行调配”的方式实现过闸调度。由于过闸需要较长时间,并且闸室面积有限,每次只能安排较少的船舶过闸,对于航运繁忙的京杭大运河、三峡等重点航段,保障报到高效、调度公平尤为重要。船舶过闸报道的主要手段包括基于IC卡、无源RFID卡、GPS等方式。但是现有的技术船舶识别方式存在以下缺点:
采用GPS的船舶识别主要是对船舶进行过闸报道的技术,因此船舶需集成GPS通信模块,由于GPS造价较高,因此使该种识别方式的成本较高。另外,利用GPS实现识别时需要利用公网资源,从而产生通信费用。
采用IC卡或者无源RFID卡的对船舶进行过闸报道的技术,由于IC卡或者无源RFID卡的通讯距离较短,例如一般识别距离在5米之内,因此,需船员携带IC卡或者无源RFID卡上岸办理,无法实现船舶远距离报道,因此,使用较为麻烦、不便。而且避免如船员提前持卡报到,而船舶不到等漏洞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船舶过闸报道设备,该船舶过闸报道设备可简单、便捷且有效地对船舶进行过闸报道登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船舶过闸报道设备,包括:有源RFID标签,所述有源RFID标签设置在船舶上,所述有源RFID标签存储有所述船舶的船舶信息;设置在船舶识别区域的船舶识别装置,所述船舶识别装置包括:RFID读写器和与所述RFID读写器相连的通讯装置,所述RFID读写器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所述有源RFID标签以读取所述船舶信息并向所述有源RFID标签反馈船舶报道登记结果,所述通讯模块将所述RFID读写器读取到的船舶信息发送至船舶报道中心,并接收船舶报道中心对所述船舶的报道登记结果;用于根据所述船舶信息对所述船舶进行报道登记并生成的所述报道登记结果的船舶报道中心,所述船舶报道中心与所述通讯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通过有源RFID标签的使用,大大增大了有效识别距离,特别是在航标、靠船墩、系缆墩上使用本设备时,当船舶驶入有效识别距离(600米)范围内,可实现船舶高准确的识别。现主流RFID标签读写器均集成了身份识别功能,只需按照产品的接口开发要求,开发上层应用程序即可实现船舶识别信息的高层应用,编程难度较之GPS方式较低,同时不用占用公网资源,产生通信费用,并且作为有源RFID标签制作成本也远低于GPS终端。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造价低、识别信息全面、有效识别距离较长等优点,因此,能够安全、可靠且有效地实现船舶的过闸报道。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船舶过闸报道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通讯装置为WIFI通讯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船舶识别装置还包括: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RFID读写器和所述通讯装置相连,为所述RFID读写器和所述通讯装置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船舶识别装置还包括:适于与外界的供电电源相连的供电接口,所述供电接口与所述RFID读写器和所述通讯装置相连,以便外界的所述供电电源通过所述供电接口为所述RFID读写器和所述通讯装置供电。
进一步地,所述船舶识别装置还包括:箱体,所述RFID读写器、所述通讯装置和所述供电装置均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为采用IP65标准制配的箱体。
进一步地,所述通讯装置通过无线路由器与所述船舶报道中心通信。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RFID读写器上的全向天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船舶过闸报道设备的结构框图;以及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船舶过闸报道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未经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90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自动锁定功能的电子密码器
- 下一篇:自动收费公交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