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形加工用钢质穹形多孔磨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79393.9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0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民;黄玉田;黄忠;邓龙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正望钢水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D15/02 | 分类号: | B24D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形 工用 钢质穹形 多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外形加工配件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外形加工用钢质穹形多孔磨板。
背景技术
整体塞棒应用于炼钢领域,与座砖或浸入式水口配合,主要用于控制大包或中间包内钢水的开浇与停浇。塞棒棒头外表面为球面或近似为球面,以期更好地与座砖或浸入式水口碗口配合,停浇时能够无缝接合,保障炼钢生产顺利进行,确保安全生产。所以,在整体塞棒生产过程中,塞棒棒头的外形加工工序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塞棒棒头外形加工过程主要依靠人工采用磨石或砂纸手工打磨的方式进行,效率低下,并且加工精准度低,塞棒棒头的最终外形不能完全保证符合要求,容易导致炼钢过程中钢水失控,从而导致生产中止甚至安全事故。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棒头加工方式来取代现有手工加工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整体塞棒棒头外形加工工艺造成的棒头外形尺寸不能严格符合使用要求从而导致炼钢中止甚至造成生产事故的缺点,提供一种外形加工用钢质穹形多孔磨板。
为了解决现有棒头外形加工工艺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该穹形多孔磨板由中心轴和穹形板两部分焊接而成,且该穹形多孔磨板的穹形板高度为20~30mm,外径为120~130mm,中心轴直径为5~10mm,穹形板厚度为2~5mm。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穹形板上均匀分布有直径为5~8mm的竖直镂空孔,且相邻两镂空孔的中心间距为8~12mm。
使用时,将该穹形多孔磨板的中心轴固定于加工车床夹持装置中,覆盖于待加工棒头表面,中心轴在车床带动下旋转,即可车削出符合使用要求的具有特定外形尺寸的棒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根据待加工棒头尺寸选取相应的穹形多孔磨板,采用机械加工的方式取代传统的人工打磨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加工精准度,保障了炼钢过程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图中,1、中心轴,2、穹形板,3、镂空孔,D是该实用新型的外径,d1为相邻两镂空孔(3)的间距,Φ1为镂空孔(3)的直径。
图2为图1中该实用新型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中,1、中心轴,2、穹形板,3、镂空孔,H是穹形板(2)的高度,d2是穹形板(2)的厚度,Φ2是中心轴(1)的直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一:取厚度d2为3mm的钢板,将其做成高度H为25mm,外径D为125mm的穹形板(2),在穹形板(2)上镂出直径Φ1为5mm,相邻间距d1为8mm的竖直镂空孔(3)。另取一直径Φ2为7mm的钢筋,截取一定长度,作为中心轴(1),将其垂直焊接在制作好的镂空穹形板(2)顶部中心位置,即制成该外形加工用钢质穹形多孔磨板。将该磨板的中心轴(1)固定于加工车床夹持装置中,覆盖于待加工棒头表面,中心轴(1)连同穹形板(2)在车床带动下旋转,即可车削出符合使用要求的具有特定尺寸外形的棒头。
实施例二:取厚度d2为2.5mm的钢板,将其做成高度H为30mm,外径D为130mm的穹形板(2),在穹形板(2)上镂出直径Φ1为6mm,相邻间距d1为12mm的竖直镂空孔(3)。另取一直径Φ2为8mm的钢筋,截取一定长度,作为中心轴(1),将其垂直焊接在制作好的镂空穹形板(2)顶部中心位置,即制成该外形加工用钢质穹形多孔磨板。将该磨板的中心轴(1)固定于加工车床夹持装置中,覆盖于待加工棒头表面,中心轴(1)连同穹形板(2)在车床带动下旋转,即可车削出符合使用要求的具有特定尺寸外形的棒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正望钢水控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正望钢水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793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维修场桥轨道的轨道钳
- 下一篇:一种磨砂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