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一次性防刺伤注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0004.4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7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周悟;刘春燕;罗旭;陈洁;马林;肖高;谢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M5/178 | 分类号: | A61M5/178;A61M5/32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1137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一次性 刺伤 注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射器,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一次性防刺伤注射器。
背景技术
锐器伤是医护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形式,调查发现,医护人员在医护活动中锐器伤发生率为70.77%,医生、护士锐器伤发生率分别为61.54%、77.34%,针刺伤、玻璃伤、刀伤及其他锐器伤的发生率分别为55.41%、30.95%、7.36%、6.28%。可以看出,由注射器引起的锐器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暴露形式。最新统计显示,全世界每30 秒就有1名医务人员被针刺伤,每年有近百万次针刺伤发生。
在针刺伤的防护领域发达国家因采取各种防护措施,使针刺伤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而我国,因职业防护教育起步较晚,在针刺伤防护领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针刺伤发生率仍相当高,近10年来不少资料显示仍在80%以上,且没有降低的趋势。
针刺伤主要发生在取下注射针,注射针使用后将注射针套回以及将用过的注射针送处置时,所占比例分别为43.8%、42.7%、42.4%。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导致针刺伤的因素中,由取下注射针所致刺伤的发生频率极高。针刺伤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拔针导致的针刺伤更应予以高度重视。
针刺伤的危害有目共睹。有报道表明,有20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针刺传染。更有统计显示,全世界针刺感染人数高达1000万人,因此而致命的有180万人(WHO,1998)。针刺伤时,只需0.004毫升带有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的比率为0.3%,被HC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CV的比率为1.8%。同时我国又是肝炎的高发区,且艾滋病的感染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倘若医务人员被刺伤后又接触了这些患者的体液,被感染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综上所述,现今,我们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注射器具有安全性低、费力和因力量掌控不佳而易导致刺伤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的一次性防刺伤注射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注射管、推管、活塞、乳头、注射针和针栓,所述推管的一端与所述活塞连接后设置于所述注射管内,所述乳头安装于所述注射管的一端,其上安装有所述注射针,所述针栓套装于所述乳头上,所述针栓内设置有锁紧槽,所述乳头上设置有锁紧凸起,所述锁紧槽能够在所述锁紧凸起上卡盒。
进一步,所述针栓内设置有锁紧圈,所述锁紧圈的一侧面上设置有所述锁紧槽。
进一步,所述锁紧槽为“L”状锁紧槽。
进一步,所述锁紧凸起的形状与所述锁紧槽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针栓套装于所述乳头上后,所述锁紧槽与所述锁紧凸起的位置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乳头靠近所述注射针的一端上设置有环形凹槽。
进一步,所述针栓的中部位置内壁上设置有凸起。
进一步,所述针栓套装于所述乳头上后,所述凸起能够卡盒于所述环形凹槽内。
进一步,所述凸起的高度与所述环形凹槽的深度相适配。
进一步,所述凸起的端面为圆弧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一次性防刺伤注射器,通过在针栓和乳头上分别设置锁紧装置,在使用时只需轻转针栓就可以取下针栓,无需用力去拔插针栓,有效的防止了医护人员在拔插时误伤自己;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和安全系数较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新型的一次性防刺伤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锁紧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乳头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乳头设置锁紧凸起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针栓设置凸起的剖视图。
图中:1-针栓,2-推管,3-注射管,4-乳头,5-活塞,6-锁紧圈,7-锁紧槽,8-锁紧凸起,9-注射针,10-环形凹槽,11-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中医药大学,未经成都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000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注射器的针筒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远程推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