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V油墨用甩涂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0731.0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8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磊;姚群;王传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32 | 分类号: | G01N33/3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73003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uv 油墨 用甩涂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甩涂机,尤其涉及一种UV油墨用甩涂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UV油墨是一种不用溶剂,干燥速度快,光泽好,色彩鲜艳,耐水、耐溶剂、耐磨性好的油墨,UV油墨的固化速度、颜色是衡量UV油墨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需按标准对每批产品进行检测。
目前,一般都是通过喷绘机检测(上机测试),采用上机测试,需要先将原有的墨水排出,机器墨路系统、喷头全部采用清洗液清洗干净,然后换上新墨,新墨充满整个管路,手动压墨,反复几次,排除清洗液的影响,保证喷头所喷的墨为新墨,最后进行打印测试,因每一批次生产的墨水均要进行上机测试,需要频繁更换墨。整个墨路系统中旧墨大概200ml(墨路中的墨水放出后有可能进入杂质,可能堵塞喷头,不能继续使用),需要新墨大约400ml墨水,这样每换一色墨要浪费墨水600ml,需清洗液约500ml,检测时间约4个小时,检测周期长,而且满负荷生产时,上机检测结果会严重滞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UV油墨用甩涂机,以解决现有技术检测流程繁琐,及浪费UV油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它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中间设置旋转体,旋转体上放置旋转平台;在旋转体外围设有废墨溢流圈,废墨溢流圈设置在支撑平台上,废墨溢流圈上设置有防护罩;在防护罩外围设置有封闭式挡板,挡板设置在废墨溢流圈上。
所述废墨溢流圈包括圈体,圈体四周为溢流槽,在溢流槽一侧开设有溢流管。
所述溢流管为乳胶管。
所述溢流管为铝制管。
所述溢流管为硅胶管。
所述支撑平台为磁力搅拌仪,旋转体为磁体,旋转平台为铁制平台。
所述废墨溢流圈为铝制废墨溢流圈。
所述防护罩为铝制防护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方案的本实用新型仅需10mlUV油墨,10分钟即可将UV油墨的固化速度、颜色标准检测出来,简化了现有技术的流程,检测时效性强且结果准确,节省了UV油墨,降低投入成本;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其它油墨类物质的甩涂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平台1,支撑平台1中间设置旋转体11,旋转体11上放置旋转平台;在旋转体11外围设有废墨溢流圈2,废墨溢流圈2设置在支撑平台1上,废墨溢流圈2上设置有防护罩3;在防护罩3外围设置有封闭式挡板5,挡板5设置在废墨溢流圈2上;所述废墨溢流圈2包括圈体21,圈体21四周为溢流槽22,在溢流槽22一侧开设有溢流管23,多余的UV油墨进入溢流槽22,并沿溢流管23流出,溢流管23可为乳胶管、铝制管、硅胶管,也可为其它材质的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支撑平台1为磁力搅拌仪,旋转体11为磁体,旋转平台为铁制平台,废墨溢流圈2为铝制废墨溢流圈,防护罩3为铝制防护罩,与其它材质的废墨溢流圈和防护罩相比,铝制废墨溢流圈和铝制防护罩轻巧。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将待甩板材放置在平台1上,然后打开磁力搅拌仪的同时向待甩板材滴加UV油墨,待甩板材和UV油墨将随着磁力搅拌仪匀速旋转而均匀涂布在待甩板材上,最后,对涂布好的板材进行核实检测,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本实用新型中磁力搅拌仪的转速。本实用新型在工作中,挡板5可防止UV油墨飞溅,防护罩3可防止多余的UV油墨流入磁力搅拌仪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乐凯华光印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07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ABS传感器的感应装置
- 下一篇:植物压力耦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