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电池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0786.1 | 申请日: | 2013-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72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微宏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H01M10/613;H01M10/6557;H01M10/656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4254 | 代理人: | 张少君 |
地址: | 510800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组。
背景技术
现有锂电池组的形状一般为规则的几何形状,即锂电池组内的单体电池的排列为规则有序的。这样的锂电池组虽然占用空间小,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场合却难以安装,如需要将锂电池组安装固定在杆状结构的时候,这些电池往往是通过绑带进行固定,这样不仅占用空间,而且整体承受较大的振动。另外现有的锂电池组缺少散热结构,锂电池组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下,会使电池组的寿命缩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锂电池组,散热效果良好,而且在电池组中间设有通孔槽,便于固定安装在杆状结构上,空间利用率更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电池组,包括壳体,所述电池组由若干单体电池通过串联和并联形成,所述电池组中间设有用于固定在杆状结构上的通孔槽,所述电池组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风道,所述风道的走向与单体电池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风道由至少三个单体电池的外壁相互连接围成。本实用新型在电池组中间设有通孔槽,安装时,将锂电池组套在杆状结构上并进行固定,使锂电池组能够与产品结合成为一体,锂电池组所占用空间更小;该种安装结构的锂电池组受到的振动较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原理:借用单体电池的外壁连接围成的通道作为散热风道,无需添加额外的设备,结构简单;自然风能够从壳体上的通孔进入,一部分自然风进入后会进入风道,沿着风道行走并将风道内单体电池内表面的热量带走;另一部分的自然风会在电池组外围行走,从而将单体电池外表面的热量带走;经过热交换的自然风最后会在风道朝向的另外一个通过排除回到外界,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风路,能够有效的解决壳体内电池组散热的问题。
作为改进,所述壳体与风道相对的一面设有与所述通孔槽对应的穿孔和与所述风道对应的通风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借用单体电池的外壁连接围成的通道作为散热风道,无需添加额外的设备,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本实用新型在电池组中间设有通孔槽,安装时,将锂电池组套在杆状结构上并进行固定,使锂电池组能够与产品结合成为一体,锂电池组所占用空间更小。
附图说明
图1为锂电池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壳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锂电池组,包括壳体2,锂电池组设于壳体2内。所述锂电池组1由若干单体电池3通过串联和并联形成,所述电池组1中间设有用于固定在杆状结构上的通孔槽5,所述电池组1上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风道4,所述风道4的走向与单体电池3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风道4由至少三个单体电池3的外壁相互连接围成。所述壳体2与风道4相对的一面设有与所述通孔槽5对应的穿孔6和与所述风道4对应的通风孔7。
本实用新型在电池组1中间设有通孔槽5,安装时,将锂电池组1套在杆状结构上并进行固定,使锂电池组1能够与产品结合成为一体,锂电池组1所占用空间更小;该种安装结构的锂电池组1受到的振动较小。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原理:借用单体电池3的外壁连接围成的通道作为散热风道4,无需添加额外的设备,结构简单;自然风能够从壳体2上的通孔进入,一部分自然风进入后会进入风道4,沿着风道4行走并将风道4内单体电池3内表面的热量带走;另一部分的自然风会在电池组1外围行走,从而将单体电池3外表面的热量带走;经过热交换的自然风最后会在风道4朝向的另外一个通过排除回到外界,从而形成一个循环的风路,能够有效的解决壳体2内电池组1散热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微宏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微宏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07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力型锂离子电池防爆箱
- 下一篇: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