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水分离塔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81742.0 | 申请日: | 2013-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46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江;宋宁;高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7/035 | 分类号: | B01D17/03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3000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水 分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分离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油水分离塔,特别适用于处理量较大的油水分离过程。
背景技术
工业中常用的油水分离设备有斜板除油器、旋流除油器、粗粒化除油器、气浮除油器等。这些装置各有优缺点,但总体说来除油效果不理想,存在产生污泥造成二次污染、填料易堵塞等问题,特别是对于处理量较大的连续流动油水分离过程,往往存在装置尺寸过大、液体停留时间较短、不能深度去除小粒径油滴(如乳化油、溶解油)、分离效果差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油水分离塔,可以提高料液的停留时间和通量,并能深度去除小粒径油滴,增加油水的分离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水分离塔,包括液体分布器(4)塔节,若干级环流装置(9)塔节和微孔气体分布器(12)塔节。其特征是液体分布器(4)塔节下面设置若干级环流装置(9)塔节,若干级环流装置(9)塔节下面设置微孔气体分布器(12)塔节,各塔节外径相同;微孔气体分布器(12)与气体进口管段螺纹连接,位于装置下部;环流装置(9)包括金属外筒(6)、金属内筒(7)、渐缩式导流通道(8)和油相聚并填料(5);金属内筒外侧与金属外筒内侧之间构成空间为环隙流道(10);环隙流道(10)上部放置油相聚并填料(5),渐缩式导流通道(8)位于金属内筒(7)下部,上端出口直径设置在内筒(7)中,下端出口直径大于内筒(7)直径。
所述环流装置(9)个数为3~10个。
所述微孔气体分布器呈圆柱形,其直径为20~200mm,高径比为5~10,孔大小为0.22~100μm,孔隙率35%~50%,其顶部与金属内筒(7)下部距离为100~500mm。
所述金属内筒(7)内侧为内部流道(11),流道直径与外筒直径比为0.6~0.9,流道高度与外筒高度比为0.5~0.8。
所述填料高度50~1000mm。
所述渐缩式导流通道(8)位于金属内筒(7)下部,其高度与金属外筒(6)高度比为0.1~0.3,上端出口直径与金属内筒(7)直径比为0.6~0.9,下端出口直径与金属外筒(6)直径比为0.6~0.9,导流通道上段深入内筒内部的高度与内筒高度之比为0.1~0.3。
所述液体分布器(4)包括入口管段(1),分流管段(2),圆管段(3),入口段下部距金属内筒(7)顶部距离为200~1000mm;入口管段(1)下端封闭,长度为100~500mm,;圆管段(3)封闭成圆环,其上均匀开有圆孔(13),孔径为1.5~5mm,开孔率为10%~30%,圆环直径与金属内筒直径比为0.8~1.2;分流管段(2)两端分别与直管段(1)侧面和圆管段(3)上部焊接联通,长度为50~100mm,个数为3~5个,以直管段轴线呈圆周对称排列。
本实用新型在每两塔节之间用法兰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油水分离塔进行油水分离,其效果和优点是:由于分离出的油滴与水相有相互独立的流道,可大大提高装置的处理量,并能深度去除小粒径油滴,增加油水的分离效果,特别适合混合液中油含量较大的情况;同时,微泡气体的引入,可以与油相形成气浮聚结效果,从而可以深度去除小粒径油滴;再者,油滴在装置中呈循环流动,可大大提高油滴之间的相互接触,增加油相的停留时间,使油相更好的聚结;以上设备同时具有循环、聚结、气浮的效果,可以实现大流量下油水的深度分离。
附图说明
图1.新型油水分离塔示意图;
图2.液体分布器示意图;
图3.装置内液体流动情况示意图;
其中,1-入口管段,2-分流管段,3-圆管段,4-液体分布器,5-油相聚并填料,6-金属外筒,7-金属内筒,8-渐缩式导流通道,9-环流装置,10-环隙流道,11-内部流道,12-微孔气体分布器,13-圆孔,14-水相,15-油滴,16-微小气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验研究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产生任何限制。
一种新型油水分离塔,如图1~图3所示,包括一个微孔气体分布器(12)塔节,若干级环流装置(9)塔节和一个液体分布器(4)塔节。
所述微孔气体分布器(12)由金属材质(如钛)烧结而成,呈圆柱形,其直径为20~200mm,高径比为5~10,孔大小为0.22~100μm,孔隙率35%~50%,位于装置下部,呈竖直放置,与气体进口管段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817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流砂水分离系统
- 下一篇:一种闪蒸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