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隔热油管接箍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0201.4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9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马振;宋阳;曲邵刚;李君;张成博;屈振哲;郝玲;汪盈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隔热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油管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在接箍本体的内管和外管之间设有真空隔热层的真空隔热油管接箍。
背景技术
稠油在注蒸汽开采过程中,热量损失很大,常常采用隔热油管来减少热损失。隔热油管管柱是稠油热采工艺中最常用的注蒸汽用管柱,隔热油管管柱包括隔热油管和接箍两部分,隔热油管之间主要靠接箍连接。常规接箍就是直接在钢管上加工螺纹,并与隔热油管相连。采用该公知的接箍,在管路连接处的热损失很大,这是影响注汽管柱隔热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鉴于上述公知技术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真空隔热油管接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真空隔热油管接箍,能够提高隔热油管连接处的隔热效果,降低隔热油管连接处的热损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真空隔热油管接箍,所述油管接箍由内管和外管密封构成,且内管和外管之间形成真空隔热层;所述油管接箍的内管两端构成能与隔热油管密封连接的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
如上所述的真空隔热油管接箍,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均形成为锥形内螺纹。
如上所述的真空隔热油管接箍,所述油管接箍的内管两端均设有喇叭状台肩,所述喇叭状台肩分别位于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的外侧端。
如上所述的真空隔热油管接箍,所述喇叭状台肩与所述油管接箍中心线的夹角大于所述上连接部或下连接部与所述油管接箍的中心线的夹角。
如上所述的真空隔热油管接箍,位于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之间的内管内壁为圆柱形。
如上所述的真空隔热油管接箍,所述圆柱形的内管设有内螺纹。如上所述的真空隔热油管接箍,所述圆柱形的内管内壁上设有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隔热油管接箍在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了真空隔热层,该真空隔热层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能够大大降低油管接箍的导热系数,确保本实用新型的油管接箍处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油管接箍与两根隔热油管连接时,随着隔热油管旋入本实用新型的油管接箍,上喇叭状台肩与下喇叭状台肩与隔热油管之间的石墨垫圈被挤压而使两者之间的空隙填充压实,形成良好的密封效果,减少了蒸汽经过本实用新型的油管接箍处的漏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真空隔热油管接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真空隔热油管接箍,11-内管,12-真空隔热层,13-外管,111-上连接部,112-下连接部,113-上喇叭状台肩,114-下喇叭状台肩,115-圆柱形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真空隔热油管接箍1,由内管11和外管13密封构成,且内管11和外管13之间形成真空隔热层12,内管11的两端构成能与隔热油管密封连接的上连接部111和下连接部112。真空隔热层12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真空隔热油管接箍螺纹连接隔热油管时,能够确保油管连接处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上连接部111和下连接部112均形成为在接箍长度方向外大内小的锥形内螺纹,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真空隔热油管接箍能与隔热油管构成密封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在内管11的两端分别设有上喇叭状台肩113和下喇叭状台肩114。上喇叭状台肩113和下喇叭状台肩114分别位于上连接部111和下连接部112的外侧端,且两个所述喇叭状台肩与接箍本体1的中心线的夹角大于上连接部111或下连接部112与接箍本体1的中心线的夹角。
另外,位于上连接部111和下连接部112之间的内管11的内壁可以形成为圆柱形,即圆柱形内管115,且圆柱形内管115的表面可以设有内螺纹,以使隔热油管进入上连接部111和下连接部112实现充分有效的预紧连接后,进入上连接部111的隔热油管和进入下连接部112的隔热油管之间仍留有一段距离,从而保护使用本实用新型真空隔热油管接箍连接的两隔热油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02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井洗井冲砂工具
- 下一篇:一种超前探水三棱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