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架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890301.7 | 申请日: | 2013-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026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03 |
发明(设计)人: | 方淳;常孟琪;洪莉莉;潘丽萍;陈宇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58 | 分类号: | A61F2/95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建涛;车文 |
地址: | 201318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输送系统,特别地涉及一种颅内覆膜支架输送系统,该系统主要应用于颅内血管介入领域。
背景技术
在颅内血管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中,颅内覆膜支架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手术费用低、复发率低等优点。它主要是通过在传统球扩式支架的外表面覆盖一层生物相容性高的高分子薄膜,来阻断正常血管的血液流向动脉瘤瘤体内,使得瘤体内形成血栓栓塞,消除了动脉瘤壁被血流冲击破裂的风险。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由于覆膜的存在,且球扩式输送器连接点较多,颅内血管迂曲、弯折较多,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支架到达指定病变位置有难度,不能够到达大脑中动脉或者前交通动脉等较高的位置,从而限制了覆膜支架的使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开发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其使得整个输送系统的外表面光滑、有均一的外径,从而可降低对血管的损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包括支架球囊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球囊导管被嵌套于表面光滑过渡的输送微导管内。
优选地,所述输送微导管为单腔的三层结构,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
优选地,所述输送微导管的外径范围为1.6mm~3.3mm,内径范围为1.5mm~3.0mm,长度范围为80mm~170mm。
优选地,所述输送微导管的外径范围为2.0mm~2.5mm。
优选地,所述输送微导管的管体的硬度从近端到远端逐级变小。
优选地,所述输送微导管的内层的外径的范围为1.6mm~2.0mm。
优选地,所述输送微导管的中间层由金属丝通过缠绕或编织而成。
优选地,所述金属丝以不同的间距进行缠绕或编织,从所述输送微导管的近端到远端所述间距逐渐增大。
优选地,所述金属丝从近端到远端根据间距不同被分为四段。
优选地,所述金属丝的宽度为0.05mm~0.2mm。
优选地,所述支架球囊导管的球囊远端连接点段的外径为0.7mm~1.0mm,所述支架球囊导管的球囊近端连接点段的外径为0.8mm~1.5mm。
优选地,所述支架球囊导管为快速交换式结构,在所述输送微导管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导丝口,且所述输送微导管的导丝口段的外径为1.4mm~1.7mm。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输送系统能够使整个输送系统的外表面光滑、有均一的外径,从而可降低对血管的损伤。特别地,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架球囊导管外嵌套微导管的结构,以此使得整个输送系统的外表面光滑、有均一的外径、无台阶式过渡,从而可以降低支架球囊导管各连接点的外径较大且无平滑过渡对血管的损伤。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输送微导管的中间层由金属丝以不同的间距编制或者缠绕而成,从而使得输送微导管得到加强,这样的设计可以提高导管的抗弯曲性能和柔顺性。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在支架的输送过程中因输送器外径较大且连接点较多而造成的不能到达较高位置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输送系统的示意图;并且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输送系统的输送微导管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输送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输送系统的输送微导管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输送系统优选地是颅内覆膜支架输送系统。参考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输送系统包括输送微导管7和支架球囊导管8。所述输送微导管7为同轴结构,具体地,所述输送微导管7为单腔的三层结构,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支架球囊导管8穿入所述输送微导管7内,从而支架球囊导管8外嵌套于输送微导管7。即,所述支架球囊导管8被嵌套于表面光滑过渡的输送微导管7内。所述输送微导管7的近端连接有连接件6。在所述输送微导管7的中间位置设有一个导丝口5,导丝1从导丝口5穿入输送微导管7。在正式使用时,支架球囊导管8中容纳有覆膜支架3,支架输送系统可以在导丝1的导引作用下整体到达患者的病变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890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肛袋
- 下一篇:一种水激光牙科治疗仪